相對於很多動物來說,蟬的壹生顯得尤為短暫,這種生靈在陽光下常常只能存活數月,每當秋風掃過,大大小小的蟬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盡管蟬是壹種極不起眼的動物,但古往今來它壹直給人們留下了很積極、很正面的形象。 我們常說“金蟬脫殼”,其實在蛻變之前,蟬會在泥土中蟄伏5年、7年甚至更久,只為某壹天爬出地面,為世界獻上壹個聒噪的夏天。
古人從很早開始就將蟬納入了喪葬的元素之壹,最常見的,人們會將精心制作的玉蟬放在逝者口中,隨之壹起入土。古人認為這麽做會讓人像蟬壹樣,在地下蟄伏之後重獲新生。
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各種各樣的蟬不斷出現在古墓中,專家曾在江蘇壹座1男4女的合葬墓中發掘出了罕見的“金蟬玉葉”,最終估價九個億。
喪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此都頗為講究,喪禮上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都要合乎禮儀。
墓葬的規制也有些說法,不同階層的人所能享受的規制壹般會有所區別。例如有些時期盛行殉葬制,帝王的人殉數量和諸侯的人殉數量自然是不同的,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人殉幾乎沒有可能,最常見的是夫妻合葬的形式。
夫妻合葬的習俗自古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原始 社會 ,就像專家在江蘇吳縣發現的這座墓,顯然也是壹座合葬墓。
不過讓專家感到意外的是,墓中的女性足有4位,而男性只有1位,如果說她們都是男主人的配偶,這足以說明墓主的身份非同小可,壹定非富即貴。
進壹步研究發現,墓中男性名叫 張安晚 ,他的確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明朝時期的壹位 進士 。
古人雲,“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進士在任何朝代毫無疑問,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佼佼者,因此張安晚不僅能娶正房妻子,還能再納3位小妾。
同時從墓中四人棺槨的位置來看,4個女人作伴,張安晚和4位妻妾的感情應該是不錯的,關系比較融洽。
想來張安晚壹定是個有權有勢的朝廷要員,所以他墓中應該有很多珍貴的隨葬品。不過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張安晚的墓實在平平無奇,隨葬的物品不但數量不多,更非珍稀寶物。
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因為明朝的某些時期盛行廉潔之風,朝廷對官員的要求極為嚴苛,所以才會出現像海瑞這樣兩袖清風的大官,想來張安晚的境況也應如此。
就在考古人員感到無比失落時,壹個意外發現讓所有人瞬間提起了興趣。 原來,張安晚的隨葬品雖然沒啥看頭,但他的壹位小妾頭上卻放置著壹件寶貝。
這是壹件造型極為精美的金玉制品,可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壹只純金打造的金蟬,雖然個頭不大,但精致的雕工著實讓見多識廣的專家們眼前壹亮。
只見這金蟬雙翼略張、側身翹足,被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黃金的質感不僅讓金蟬更加富貴、大氣,還平添了些許光彩,經過光線的照射顯得愈發好看。
金蟬下是壹片純白的葉子,由上等的和田羊脂白玉精心打磨而成,雕刻技法錯綜復雜,陰陽兩線交替,使玉葉紋理清晰,妙趣橫生。
如此壹對“金蟬玉葉”,讓專家們越看越覺得珍稀,不過大家都很好奇,如此珍貴的寶貝為何只出現在壹位小妾的身上呢?
對此專家推測,這“金蟬玉葉”並不是簡單的隨葬品,它應該是女子頭飾的壹部分,隨著墓主人下葬可能僅僅是為了美觀,而不是像傳統的玉蟬壹樣,為了讓逝者入土為安、重新蛻變。
張安晚雖然貴為進士,但他的墓中並無太多奇珍異寶,唯獨這“金蟬玉葉”稱得上最佳。 不過這金蟬玉葉僅有壹位小妾佩戴,連正室都不曾擁有。
可見張安晚生前對這位小妾壹定非常偏愛,而且這種愛極有可能像現代意義上的愛情,並不是封建觀念下的占有。
若事實果真如此,那麽張安晚的確是壹個難能可貴的人,因為古代人壹貫保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很多男人對妻妾談不上愛,更恰當地說,應該是壹種占有欲得到滿足之後的喜悅。
所以古代小妾的地位是極低的,她們在家族中的待遇和正室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張安晚此舉頗有打破封建思想的意識。
江蘇吳縣古墓中出土的這件金蟬玉葉堪稱奇珍異寶,它不僅選材考究、工藝精湛,細細推理後發現這件寶貝的背後極有可能隱藏著明代思想解放的苗頭,因此意義非凡、極為珍貴。
專家估計,這金蟬玉葉的價值至少有9個億,如今它被妥善收藏在南京博物館,繼續向世人訴說著過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