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鎮位於江門市區的中山、佛山三地的交匯點,面積32平方公裏,轄13個村委會,常住人口4.3萬多人,有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近4萬人,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僑鄉。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71億元,社會生產總值33.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86%和6.73%;民營資金投入6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20萬,外貿出口13003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3034元。2004年1—10月份工業產值31.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21.5萬美元,壹般預算收入3322.01萬元。
荷塘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鎮內建成了與江門市潮連街道辦事處、佛山市均安鎮、中山市古鎮鎮棺連接的四座跨江大橋,修築了5條主幹公路,使鎮內公路網與珠三角大公路網相連接,從陸路往香港只需2小時,往澳門、廣州1個多小時。水路運輸可達香港、澳門、廣州、肇慶、梧州等地。( 江門 得實針式打印機 )
荷塘鎮電力、通訊、供水等事業快速發展。鎮內興建了Ⅱ萬千伏變電站2座,建成了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電力供應充裕。現有固定電話用戶1.5萬多戶,每百人擁有35臺電話,率先成為江門市首個電話達標鎮,寬帶互聯網、“小靈通!流動電話等業務廣泛應用。全鎮100%普及自來水,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荷塘鎮是廣東省中心鎮和省“鄉鎮企業百強鎮”,有良好的工業基礎,現有各類型工業企業超千家,形成了集裝箱、織適、漂染、制衣、雨傘、建材。 化工、不銹鋼制品、玻璃、汽車零配件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吸引了日本、韓國、泰國、荷蘭、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興辦企業。
荷塘鎮積極為投資者營造優越的投資環境,現巳建成的工業園(區)有南格工業開發區,正在開發的有順成工業開發區、白藤工業園和韓國企業工業園,將為客商提供充足的用地,進園(區)的企業可享受省給予中心鎮的投資優惠政策。
2.江門荷塘鎮 簡介
荷塘鎮位於江門市區的中山、佛山三地的交匯點,面積32平方公裏,轄13個村委會,常住人口4.3萬多人,有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近4萬人,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僑鄉。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71億元,社會生產總值33.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86%和6.73%;民營資金投入6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20萬,外貿出口13003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3034元。2004年1—10月份工業產值31.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21.5萬美元,壹般預算收入3322.01萬元。
荷塘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鎮內建成了與江門市潮連街道辦事處、佛山市均安鎮、中山市古鎮鎮棺連接的四座跨江大橋,修築了5條主幹公路,使鎮內公路網與珠三角大公路網相連接,從陸路往香港只需2小時,往澳門、廣州1個多小時。水路運輸可達香港、澳門、廣州、肇慶、梧州等地。
( 江門 得實針式打印機 ) 荷塘鎮電力、通訊、供水等事業快速發展。鎮內興建了Ⅱ萬千伏變電站2座,建成了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火力發電廠,電力供應充裕。
現有固定電話用戶1.5萬多戶,每百人擁有35臺電話,率先成為江門市首個電話達標鎮,寬帶互聯網、“小靈通!流動電話等業務廣泛應用。全鎮100%普及自來水,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荷塘鎮是廣東省中心鎮和省“鄉鎮企業百強鎮”,有良好的工業基礎,現有各類型工業企業超千家,形成了集裝箱、織適、漂染、制衣、雨傘、建材。 化工、不銹鋼制品、玻璃、汽車零配件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吸引了日本、韓國、泰國、荷蘭、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興辦企業。
荷塘鎮積極為投資者營造優越的投資環境,現巳建成的工業園(區)有南格工業開發區,正在開發的有順成工業開發區、白藤工業園和韓國企業工業園,將為客商提供充足的用地,進園(區)的企業可享受省給予中心鎮的投資優惠政策。
3.江門有多少年歷史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 門,故名"江門"。
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裏便形成墟集。
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壹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遊壹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壹。
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
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
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
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
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區。
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江門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中國首位飛行師馮如;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
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東漢時期的新會玉臺寺、唐代壹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滅宋的新會崖門古戰場等。
4.江門有多少年歷史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 門,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為新會縣屬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這裏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紀初,江門墟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壹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遊壹帶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門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設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大關之壹。西方近代工業與文化也隨之引入和發展。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1949年10月23日江門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以後又先後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後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區。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素稱“五邑”而聞名海內外。
江門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哺育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有明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中國首位飛行師馮如;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東漢時期的新會玉臺寺、唐代壹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元朝滅宋的新會崖門古戰場等。
5.荷塘鎮的發展概況農業荷塘鎮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經濟以農業為主,糧、菜、藥、豬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優質米、中藥材、草食動物、木材楠竹4大主導產業,農產品生產逐漸專業化、規模化。
目前,全鎮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以山塘管理區為中心的優質稻種植基地,以古樓管理區為中心的生豬養殖基地,以塘灣管理區為中心的藥材種植基地。工業荷塘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商業貿易日趨繁榮,城鎮開發初具規模。
近幾年,荷塘鎮緊抓機遇,不斷加速經濟發展步伐,充分調動全社會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服務業,逐步形成壹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好的民營企業。農副產品加工富有特色。
富田橋油漿豆腐有數百年的歷史,鮮嫩香甜韌脆兼備,有著牛肉幹風味,由於它耐貯藏和便於攜帶的特點,使得小小豆腐飄洋過海,遠銷歐美港澳等地。華湘超甜玉米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甜玉米罐頭,是壹種綠色營養保健食品,以其獨特的風味,贏得大眾的喜愛,在婁底市2003年度農業名優特產品展示會暨首屆中興杯農副產品大獎賽評比中獲二等獎。
6.新會有什麽歷史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年),官府以今司前鎮河村鄉附近為治所置平夷縣,這是新會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
晉末(420年)置新會郡。隋開皇十年(590年)設新會縣。
隋唐間置岡州。1992年撤縣設市。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56號):(1)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江門市新會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
區人民 *** 駐會城鎮。(2)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 新會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2000年,新會市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堡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岡鎮、雙水鎮、崖西鎮、崖南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鰲鎮、荷塘鎮、棠下鎮、杜阮鎮。總人口932425人,各鎮人口: 會城鎮 276853 、大澤鎮 42316、七堡鎮 12333、司前鎮 71846、牛灣鎮 9017 、羅坑鎮 25435、小岡鎮 23275 、雙水鎮 69838、崖西鎮 29634 、崖南鎮 11971 、沙堆鎮 33260 、古井鎮 40872 、三江鎮 45612 、睦洲鎮 41251 、大鰲鎮 34127 、荷塘鎮 49530 、棠下鎮 62770 、杜阮鎮 5248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2年,新會區轄11個鎮(會現在有漢族、蒙古族、 *** 、藏族、 *** 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33個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會城、大澤、司前、沙堆、古井、三江、崖門、雙水、羅坑、大鰲、睦洲)。
2005年,撤銷會城鎮,設立會城街道辦事處,作為區 *** 的派 新會出機關。會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會城鎮的行政區域範圍,***有13個居委會和29個村委會,總面積140.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5170人。
會城街道辦事處駐原會城鎮 *** 駐地。(廣東省民政廳2005年2月22日粵民區[2005]13號批復)(江門市人民 *** 2005年3月3日江府函[2005]16號批復)(新會區人民 *** 2005年4月25日新府函[2005]11 號批復)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會區轄1個街道(會城)、10個鎮(大澤、司前、沙堆、古井、三江、崖門、雙水、羅坑、大敖、睦洲)。
7.新會區的歷史沿革今新會地,新石器時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戰國時為百越地,秦、漢屬南海郡。
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鎮河村鄉附近為治所置平夷縣,這是新會地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晉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會郡,新會之名自此始。隋開皇十年(590)撤新會郡置新會縣。隋唐間置岡州,歷經廢興,貞觀十三年(639年)重置岡州後移治於今會城。新會境域最廣時為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面積約8419平方公裏。此後近1600年間,先後劃地置(歸)香山(今中山)、順德、恩平、新寧(今臺山)、開平、鶴山、鬥門、江門等。
清末,新會境內開始修築新寧鐵路。民國時又修築新鶴、江佛等多條公路交匯在縣城東北10千米的江門鎮,新會縣城的交通樞紐地位逐漸由江門鎮取代。1925年11月26日,江門正式脫離新會獨立成市,直到1931年2月26日才復歸新會管轄。
1951年1月12日,江門重新設市。1977年9月22日,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的潮連島劃歸江門市,結束新會縣域包圍江門市的歷史。1984年3月,全縣撤公社建區。1986年11月24日,全縣20個區全部撤區建鎮。
1992年撤縣設市。2000年,新會市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堡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岡鎮、雙水鎮、崖西鎮、崖南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鰲鎮、荷塘鎮、棠下鎮、杜阮鎮。2002年6月22日,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新會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新會區人民 *** 駐會城鎮。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2005年,撤銷會城鎮,設立會城街道辦事處,作為新會區 *** 的派出機關。會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會城鎮的行政區域範圍,***有17個居委會和29個村委會,總面積140.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51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