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園-魏老家鐵礦床包括姜梨園中型鐵礦床和魏老家小型鐵礦床。礦體均產於中性至中基性侵入巖與馬家溝組灰巖的接觸帶及其附近的蝕變帶中。共有4個礦體* * *,呈透鏡狀、層狀,長900-1600米,寬220-420米,厚9.24-32.40米,埋深140米。礦石主要為異形-半自形顆粒結構和塊狀結構。礦石礦物主要是磁鐵礦,其次是赤鐵礦和褐鐵礦。礦石中全鐵平均含量為42%-51%,硫為0.02%-1.47%,磷為0.01%-0.09%。礦床成因類型屬接觸交代礦床。
1960年,江蘇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八壹四隊為圈定巖漿侵入體,尋找富集區磁鐵礦,進行了1 ∶ 5萬磁測,* * *圈定磁異常8處,部分經鉆探驗證,未發現礦石。
1971年,江蘇省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以下簡稱第五地質大隊)在賈偉進行了鐵礦普查,完成了1∶10000 15.6平方公裏的磁測,並鉆探驗證了磁異常。在魏故裏1972處施工的ZK02孔,在319m處發現赤鐵礦,厚度為1.98m。當時為了加快吳莊鐵礦的勘探,這壹地區的地質找礦工作暫時停止了。
1974年8月,國家地質局航測大隊904隊在豐縣-沛縣地區開展了1 ∶ 5萬航磁調查,圈定了江梨園、魏老家等17航磁異常,為在該區尋找磁鐵礦床奠定了基礎。
1975年初,江蘇省地質局要求地質五隊核實豐、沛地區17航磁異常。同年5月,傅君石、、王、等。江蘇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簡稱物探隊)二支隊技術總監,首先選取形態較好的江梨園等3個航磁異常,進行了1∶10000面磁調查和檢查,圈定了江梨園局部地磁異常。江梨園驗證孔的位置由物探隊和地質五隊提供,並由江蘇省地質局水文隊鉆探驗證。ZK1孔於1975年7月施工,磁鐵礦34.82米。於是,江蘇省地質局下達了開展豐礦區富鐵礦普查的任務,物探二隊繼續在江梨園-魏老家地區開展物探普查找礦工作,以磁測為主,重力測量為輔。截止1977年底,* *完成了483.2平方公裏和1。它在普查和找礦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為鐵礦找礦提供了遠景區。1978年6月提交了《豐沛地區物探成果報告》。在開展這項工作的同時,江蘇省地質局於6月1975進壹步要求地質五隊以稀疏的工程網格對江梨園-魏老家有利區的礦體進行了控制,達到了初步評價的水平。團隊技術負責人王,,,李誌芳從事鐵礦調查和評價工作。此時,江蘇省地質局派出江蘇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孫國民,對江梨園等航磁異常進行鉆探驗證。到1978年3月,在江梨園磁異常區兩個隊施工的鉆孔中,* * *在14鉆孔中看到磁鐵礦和礦化,水文隊在1鉆孔中看到礦石(水5鉆孔)。在魏老家有8個鉆孔來觀察礦石和礦化。1976年初,為配合本區鐵礦普查工作,由10多人組成的豐沛鐵礦專題研究組組長唐方成帶領地質五隊,由地質局綜合組和華東地質研究所參與,在收集地質、物探、鉆孔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了《江蘇省豐沛地區1 ∶ 5萬基巖地質圖》,並通過了地質、物探、鉆孔資料的審核6月5438+0977-6月5438+00提交了《江蘇省豐沛地區鐵礦成礦地質條件及找礦方向的初步認識》報告。
自第五地質隊於1975開始姜李園-魏老家鐵礦普查評價工作以來,歷時5年多完成了5萬多米的鉆探工作量(包括第四地質隊和水文隊的工作量)。發現該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符合普查評價階段的要求。9月,1981,提交了《江蘇省沛縣江梨園魏老家鐵礦普查評價地質報告》。鐵礦可利用儲量1589萬噸,其中富鐵礦823萬噸。1982江蘇省地質局批準的鐵礦儲量報告可作為詳細地質調查或勘探的依據。
在找礦過程中,航磁測量圈定了尋找磁鐵礦床的異常範圍,指出了成礦的有利地區。地磁測量為進壹步找礦和確定孔位提供了科學依據,物探起了主導作用。
由於礦體埋藏較深,目前尚未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