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10 6月14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抽調壹批高級軍官組成安陽考古隊,在殷墟郭家莊m160號墓進行發掘。1989下半年,安陽市文物局初步發掘了郭家莊北部。由於此墓尚未發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決定對郭家莊m160進行深入發掘,避免大睡。根據我掌握的信息,郭家莊m160的墓位等級高於殷墟花園村m54。(給大家分享壹個小知識,由於殷墟占地面積太大,河南考古人員通過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進行標記,將殷墟分為幾個小遺址,這樣更便於管理和清理發掘工作。)
總之,這座m160墓等級較高,未被發掘。在這次發掘中,安陽考古隊發現了許多商代晚期的隨葬品,其中大部分是古代的家用器皿,即青銅鼎、魏等器物。這些青銅器造型精美,有使用的痕跡,於是考古人員把它們擡出地面,立即無氧保存。雖然30年前,中國的田野考古條件還比較簡陋。然而,殷墟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考古工作。上世紀80年代末,由國家博物館牽頭,專門向河南省相關文物部門引進了厭氧真空設施。正是無氧環境的保存條件,才使得m160墓成為壹個奇形怪狀的東西。
由於m160的面積並不大,兩周後,安陽考古隊將這座古墓的所有資料和隨葬品安全無損地送到了實驗室。1990年底,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開始對m160古墓中提取的隨葬品進行認真的清理和分析。然而,m160號墓中的壹件普通青銅鼎卻引起了眾多專家的關註。這個青銅鼎剛被挖掘出來的時候,現場的考古人員就已經向上級匯報過:鼎內壹定有固體,不然怎麽可能需要2~3個男生才能擡起壹個小鼎呢?所以在實驗室裏,負責仔細清理這些文物的考古隊員們都發揮了100%的精神。
當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掀開這個青銅鼎的蓋子時,整個實驗室突然散發出壹股難聞的氣味。後來大家把目光集中到鼎上,發現這個青銅鼎的內部裝著還沒有完全腐爛的豬肉、皮和排骨,整個肉量占了器物的壹半以上。所以,這個青銅鼎裏面存放的,其實是幾千年前我們祖先吃的豬肉。根據考古學家後來給出的合理分析,這件青銅提丁亮出土時,容器的蓋子和瓶口腐蝕嚴重,所以粘合得非常緊密。出土後迅速放入無氧環境中保存,沒有與空氣發生太多氧化。
存放在這個青銅鼎裏的肉可以完好的保存下來。即使在考古人員剛剛打開頂蓋的時候,裏面儲存的豬肉依然是鮮紅色的。雖然被埋在地下千年,全身早已腐爛變質,但不少考古學家仍戲稱其為“中國第壹碗紅燒肉”。這個青銅鼎可能沒有裏面存放的豬肉值錢。
因為考古專家可以通過這個青銅鼎中存放的豬肉,更好地鑒別商代普通百姓和王公貴族的飲食習慣。今天,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繼續為考古界提供更多震撼的消息。通過這個小小的青銅鼎,大家可以看到殷墟的珍貴。
參考資料:考古中國(2019.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