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莊遺址官莊遺址位於滎陽市高村鄉官莊村的西部和北部。遺址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900米,占地面積約654.38+0.8萬平方米。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2004年、2010年4月、2011年分別進行了勘探和發掘。
遺址文化層厚3-5米,有房屋、窯洞、墓葬等。是以商文化為主的古文化遺址,有仰韶文化和春秋戰國文化。
遺址內發掘了大量兩周灰坑,出土了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和蚌制品在內的大量重要遺物。其中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
最古老的造幣作坊管莊遺址,是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中心組成的考古隊,經過持續深入發掘。
據鄭州大學考古負責人韓國和教授介紹,管莊遺址青銅鑄造作坊位於大城市中北部,占地面積較大。在發掘過程中,* * *發現了四種與鑄幣有關的遺存,包括空幣成品、未使用的型芯模型、使用過的型芯模型和外模。
銅鑄作坊區出土的器物,展示了中國兩周至春秋早中期的青銅鑄造技術。
制幣技術在官莊遺址,發現了許多鑄造遺跡,包括熔爐和坩堝殘留物、銅渣、泥管、磨盤、制幣陶器圖案等。從這些遺存中,我們可以大致還原當時的造幣技術如下。
將銅塊放入熔化爐和坩堝中,通過吹嘴向窯內吹入氧氣,使銅塊在高溫下熔化,然後用鋼包將熔化的銅澆入鑄幣陶模中。冷卻後,液態銅凝固成固態,銅幣就是這樣制成的。
從出土的錢幣陶紋來看,錢幣核心花紋的形狀和大小幾乎壹致,說明當時錢幣的重量和大小已經標準化。只是工藝有限,不可能讓所有硬幣都壹模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