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考古遺址如何在旅遊業中發揮作用

考古遺址如何在旅遊業中發揮作用

旅遊資源可分為兩大類:自然生態景觀旅遊資源和社會文化旅遊資源。截至目前,江蘇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79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6處,省級旅遊度假區51處。許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各級旅遊度假區,構成了旅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考古遺址為度假村的旅遊增添了文化底蘊和神秘色彩。與地面擁擠的自然景觀和古建築相比,考古遺址旅遊面臨著諸多困難。

實現文化遺產利用的途徑有很多,但旅遊可以為人們認識和利用文化遺產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旅遊開發已經成為許多地區實現文化遺產價值和促進區域發展的普遍做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如何發揮考古遺址在旅遊中的作用,更有利於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以下做法值得壹試:

提升考古遺址的“顏值”

中國的大部分土遺址,不管是什麽類型的,都處於破爛不堪、塵土飛揚的狀態,這真的讓遊客望而卻步。考古發掘結束後,品相良好、價值較高的文物被帶回博物館展出,並擺放在精美的展臺上,在柔和的燈光下熠熠生輝。展覽可以印成書,精美的文物同樣引人註目。還可以用文物做模板,生產各種文化創意產品,受到人們的追捧。然而,在文物曾經賴以生存的廢墟或墓葬中,只剩下空殼。如果不進行處理或升級,這些考古遺址只會越來越破舊。當人們前往該遺址時,他們不僅要看到歷史的滄桑,還要欣賞其深刻的文化之美。

這樣,首先要增加考古遺址的“顏值”——通過精心設計保護和展示方案,開展壹系列環境整治和現場展示利用措施,逐步改變考古遺址的面貌。近年來,江蘇省開展環境整治或保護展示工程的遺址有:無錫洪山墓、太倉範村井遺址、盱眙大雲漢墓、無錫和龍山石城城墻、揚州市唐子城宋寶城城墻、南京明故宮博物院、張家港東山村、大運河(淮安段)半閘遺址、高郵龍湫莊遺址、楊迪墓、南京雨花區。

講好中國故事

考古遺址中可以講述的關於中國的故事類型多樣,可供探索的故事也很多——歷史事件、名人、社會變遷、經濟發展、風土人情等。,這些都是人們關註和好奇的地方。比如以大雲山漢墓、盱眙、楊迪墓為代表的漢唐盛世帝王文化,壹定是普通人渴望了解的。舊石器時代的南京人是什麽樣的?唐山猿人可以告訴妳;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江蘇人是如何生活的,以草鞋山為代表的遺址可以說明。吳風格是江蘇的兩大文化特色:河呂城、木瀆古城、丹陽葛城遺址和眾多的土墩墓印證了吳文化在江蘇的發展和演變;蘇中蘇北地區的漢代城址和墓葬,為江蘇的漢文化做了很好的註解。

通過出土文物看江蘇經濟的發展:唐宋以後,中國經濟中心向南方轉移,陶瓷、絲織、釀酒、制茶等經濟迅速發展,這在以下考古發掘中可見壹斑——秦檜家族墓、王安石家族墓等宋墓中精美的茶具和酒器,反映出陶瓷工業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高度;宜興鳳凰村和南京官窯山出土的坯曬場、窯、磚瓦、陶瓷反映了窯技術的發展。又如宋代至明清時期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絲織服裝,反映了蘇南絲織業的繁榮。

糧食是該國經濟的命脈。“蘇滬熟,天下足。”江蘇的糧食生產壹直為全國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宋元時期鎮江雙井路的軍用糧倉到太倉、海印、蘇州和豐倉的民用糧倉,反映了江蘇發達的稻作經濟。這正是因為江蘇8000多年前開始的泗洪舜山集、蘇州草鞋山、高郵龍丘莊等壹大批遺址,凸顯了江蘇稻作農業發生發展的歷程。谷物的生產導致了釀酒業的出現——釀酒作坊遺址和相關酒具的發現證實了酒文化的悠久歷史。

江蘇“三溝(雙溝、湯溝、高溝)、壹河(洋河)”酒業,有序傳承著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老窖。近年來,宿遷雙溝酒廠基建改造中發現的宋元酒廠遺址,印證了當地釀酒業的歷史。金壇丁莊明清窯址出土了大量陶罐,是在265省道建設過程中發現的。經專家考證,是當地盛封酒的器皿,間接說明了金壇自明代開始有封酒的歷史。

基建考古也為旅遊提供了不同類型的故事素材。

考古發掘不僅可以為文獻提供鮮活的證據,還可以為沒有文獻的歷史提供越來越多的素材,成為九年級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歷史是人創造的,每壹個考古遺址都反映了現實生活。考古學家在發掘工作中從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以事見人,真實還原歷史,從而發現越來越多的故事。我們也可以通過近年來在教育、交通、城市建設中發現的考古遺跡來證明歷史:

1,教育設施建設中的考古發現

南京北亭巷考古遺址後,為南京外國語大學留下了壹座東晉吳棟園林遺跡。在南京龔天飛小學新校址的建設中,發現了龍江關遺址。在新蘇師範附屬小學和蘇州中學圍場實驗部兩個校園綜合改造工程的建設中,發現了明清時期的禾豐倉遺址。這些遺跡將被保存在原址,並將為學生增添生動的歷史故事。

2.交通建設中的考古發現

配合宜(興)-長(興)高速公路考古發掘,清理出東漢至宋代窯址17處,為研究陶都宜興陶窯建築和燒制技術的演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中,三處窯址的確定將與高速公路服務區展廳原址保護相結合,成為高速公路沿線的景點,有助於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3.城市建設的重大發現

南京華僑娛樂城建設過程中,發現了南京明城墻磚燒制地官窯山遺址。市政府已計劃保護該遺址,並建立壹個專門的遺址博物館進行宣傳和展示。南京雨花臺區天龍寺改建工程中清理出的明代僧宦墓葬,是明清時期宦官依寺建墓的生動證明,政府也對壹些新發現的墓葬進行了原地保護。正在發掘的徐州土山二號漢墓,位於徐州博物館。向遊客展示漢墓的結構和燦爛的文物,讓公眾對考古工作不再陌生,是壹種旅遊方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講好考古故事的重要補充。

考古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以物質形態存在。比如蘇州的綽墩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有關,因為昆曲創始人、唐玄宗時期的音樂家黃死後葬在綽墩。絲織業的織造技術在出土的服裝中可以體現出來,從漢代到明清,紋樣、面料、質地壹直在發展進步。紅山考古遺址公園種植的桑樹與當地絲織業的發展演變有著密切的關系。釀造技術也可以在現有的老窖中找到。在洋河旅遊度假區,雙溝酒傳統而古老的釀造工藝被考古發掘所證實。金壇傳統技藝封酒的制作和保存技術與考古出土的大酒壇有著密切的關系。

“顏值”高,故事生動,考古遺址就有了旅遊資源。此後,旅遊線路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旅遊線路的設計需要人文與自然的結合,考古遺址串聯起來,形成規模經濟。各地要根據不同的地方文化對旅遊產品進行細分和定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線路。

  • 上一篇:河南南路多寶古玩城到鞋土路怎麽走
  • 下一篇:淘寶古董寶套路真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