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唐冶村
唐冶村的人並不姓唐,大部分人姓趙和王。
唐冶村之所以叫唐冶,跟壹個古老的傳說有關。村裏的每個人,從孩童時期都會被告知這個傳說,因此,在他們眼裏,這已經不是傳說,而是事實。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大隊人馬壹路浩浩蕩蕩經過唐冶村附近時,由於大軍疲憊不堪,再加上糧食和軍備物資匱乏,李世民便下令就地安營紮寨,籌集物資。
李世民在附近的壹座不起眼的小山上無意間發現了鐵礦,他如獲至寶。鐵礦在當時是冶煉兵器的寶貝,對軍事有著重要的作用。李世民下令在此修建冶煉廠,大規模冶煉兵器。慢慢的,人們便在這裏聚集起來,形成了壹個村子,起名叫唐冶。後來,唐冶村就壹代代延續下來,直到現在。
傳說畢竟是傳說,究竟唐冶村是從何時開始,並沒有相關的歷史文獻記載。所以,考古專家們為了尋找唐朝冶煉廠遺址,也為了解開唐冶村的由來和歷史,在“唐冶新城”全面動工之前,全力投進了考古工作中。
最有可能找到冶煉廠遺址的是村北面的壹座小礦山,因為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曾在此開礦,後來郭店鐵廠也曾大面積開采過鐵礦石。但是由於破壞嚴重,目前,小山附近已經找不到古代開礦的遺跡。
村裏80多歲的趙大爺回憶說,他小時候在村北小礦山上玩,曾發現過有鐵渣或大片紅土的痕跡,但現在早就沒有了。考古專家到目前為止也沒確定唐朝冶煉廠的位置,唐冶遺址考古隊隊長高繼習認為,唐朝冶煉廠很可能就埋藏在村子底下。
“老物件”見證古唐冶
現在的唐冶村有2500多口人,算是個大村子了。在村裏走壹走,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古老氣息。鵝卵石鋪成的小徑光滑清亮,高低起伏的老房子錯落有致,犬吠、雞鳴以及那些懶洋洋地曬著太陽的老人……
在村子南面有三口古井,分別是老井、上井、下井,據說這些井和唐冶村同樣有壹千多年的歷史。老井裏的水依然清澈,距離老井不遠的上井和下井已經幹涸,被樹樁蓋住了井口,仔細地保護了起來,可見村民對它們感情很深。
每口井都有石砌井臺和石雕井口。在老井旁邊還有壹尊石槽,是用來洗衣服和飲牛馬牲畜的。記者看到在老井旁有壹個替換下的石井口,井繩的磨痕“入石三分”,歷歷在目。老井現在的井口,是由四塊厚重的青石板拼對而成的,周圍濕漉漉的,長滿了青苔。
77歲的王大娘正坐在自家門前的石凳上曬太陽,看我們對老井好奇,她便絮絮叨叨地向我們講起來:“老井的水最甜了,傳說與趵突泉同脈,沒通自來水的時候,全村人都喝這井裏的水呢!”王大娘回憶著,經常有四人同時向四個方向提水的情景。看著井繩磨出的數十道深深的溝痕,便明白了唐冶百姓的許多往事和故事都是因了這老井。
在老井西側,有壹條鵝卵石精鋪的小路,蜿蜒北上,穿街過巷,偶見農家院中有古老的糧食囤、悠久的園林石、幾百年的古槐,點綴出壹幅古老的生活畫卷。
唐冶村現存的古跡,除了古井和壹些老民居外,還有宋氏孝子牌坊構件和宋氏族譜碑等。
孝子牌坊在1972年被砌入村南的幸福橋橋墩內,今日宛然可見。石碑上有龍首額,上書“聖旨”、“榮恩”。
宋氏族譜碑在村西邊的壹個土坡上。這塊刻於清道光二十壹年的石碑開篇即言:“宋氏原籍棗強,自前明正統以後遷於歷邑城東唐冶莊聚焉”。這些記載也告訴了我們,“唐冶”村名應早於明代,可追溯到宋元以前,或者真如傳說所言,唐冶村來自於更早的唐代。
透過歷史看唐冶
唐冶古村的傳說、老物件和生活都給古村平添了無限魅力。這樣壹個古村,追古溯源,給了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考古專家們費盡周折,在這個古村裏探索著遠古的生活跡象,壹心要挖出傳說中的冶煉廠。但是,令考古隊沒想到的是,冶煉廠沒找到,在唐冶村南面的壹大片田地裏反而發現了壹個大秘密:在這片村民辛勤耕耘的田裏,居然隱藏著壹個周代至漢代的大型聚落遺址。
所有人都對這片神秘的區域充滿好奇,記者也按耐不住,跟隨考古隊隊長高繼習,壹起走進唐冶遺址,壹睹不同時代的人們在唐冶這塊土地上的不同生活狀況:
整個遺址(包括唐冶古村)大約有50多萬平方米,它東起土河,西至劉公河,向南越過橫七路約100米,北部邊緣跨過世紀大道,大致呈長方形。
整個遺址像壹張縱深圖壹樣盡顯眼前,讓我們從西周開始慢慢領略唐冶遺址的風采(如圖)。
在周代,2、3、4號區域是大型聚落生活區,根據考古專家介紹,這些區域發掘出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發現了大量生活跡象。“這裏可能是由幾個大的自然村落組成的,當時人們密集地生活在這壹帶,而且比較繁榮。”
在漢代,1號區域則作為了墓葬區。考古隊在此地發現了畫像石,而畫像石是專門放在墓葬裏的。那時候人們依然生活在2、6號區域周圍,在5號區域增加了手工業作坊。可以想象,人們頻繁地穿梭於作坊區和生活區之間,生活得有條不紊。
到了唐代,在1號區域墓葬區上面行成了壹個村落,也就是現在的唐冶村。高繼習告訴記者,雖然推測在1號區域已經有了唐冶村,但是在2、3、5號區域並沒有發現唐代生活遺跡,這很讓人費解。
宋元期間,在5號區域附近生活著壹小群人,但是其他的區域不很明確。到了現在,1號區域依然是唐冶村的村民們孜孜不息地生活著,世紀大道向南的2、3、5號區域便是村民們賴以生存的耕地。
過去,在相同的地方,留下了不同朝代地生活遺跡,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未來,這裏即將崛起壹座新城,古老的村落、考古發掘出的遺址、壹代代人留下的生活痕跡……它們將全部被深埋進土裏,掩埋在歷史長河中。
嶄新的生活,又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