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海是驚濤駭浪,前方是豐富的道路。當我們選擇勇敢面對的時候,這個藍色的世界往往孕育著全新的可能。
泉州,壹座依山傍海的小城,從山海壹隅到世界遺產地,用22處遺產地,從高山到平原再到海港,向我們講述了宋元時期海洋商業的傳奇故事。
泉州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東方第壹大港”,
凱爾·波洛的《光明之城》。
這座四季紅墻綠蔭的城市,曾經是壹個輝煌的傳奇,是全世界商人都渴望去的港口。
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是如何產生的?
01
崛起:港口城市的誕生
很長壹段時間,泉州都沒有引起重視。泉州自秦朝設立閩中郡以來,壹直被劃分為不同的郡,是中國壹個普通的小城。
泉州有它的難處。三面環山,面朝大海,自古山多田少。與閩西、閩北等產糧區因為有山脈阻隔,運輸困難。
當山成障礙,好在泉州海無邊。浩瀚的海洋孕育著新的可能。泉州作為港口,有著先天優勢。
“泉位於八閩之南,山勢蜿蜒,無雕;港灣是尷尬的,不是博洋的。”
——《全州賦誌》隆慶版
壹句話,道出了泉州港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線形成了許多港灣,兼有河口港和海灣港的優點。喇叭形的泉州港,開口大,內河水域廣,會有船只直接進入內河避風。
再加上東南沿海氣候溫暖,建設港口再合適不過了。早在唐初,泉州港的貿易就已初具規模。
自進士南遷以來,我國東南逐漸得到開發,經過隋唐的發展,成為“今禮來自天下,江南居十九。”東南沿海發達的商品經濟需要更多的港口來處理貨物。泉州就是其中之壹。
唐朝後期,泉州已經成為壹個繁榮的港口城市和中國著名的貿易港口。
與此同時,在非洲大陸的另壹端,壹個橫跨亞非歐的阿拉伯帝國正在崛起。他們的船隊將波斯硫磺運往中國,中國陶瓷運往希臘,希臘織錦運往印度。他們從事世界貿易,是主要的海上商人。
再加上南海國家海上貿易的發展,對巨大港口的需求被提上日程。
與其他港口相比,泉州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泉州位於國內沿海航線的中點,比廣州更靠近首都。與臨安(今杭州)和明州(今寧波)相比,它離南海更近。
雖然南宋時期指南針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航海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海上航行仍然是極其危險的。南海靠近各國的港口可以大大縮短遠航商船的航行時間,自然是首選。泉州港是利益權衡下的選擇。
港口的崛起離不開政府的有意運作。
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設立輪船公司,並將泉州定為官方通商口岸。
南宋時,都城臨安位於安東南角。失去了近三分之壹的土地,戶口大大減少。因此,迫切需要海外貿易稅收來應付龐大的財政支出。此時泉州海運公司歷年的收入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海外貿易受到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上任前,泉州的市府官員要先向朝廷報到,皇帝要“給他們壹個面對面的機會”;外商享受優惠政策,貨多者有賞;海外華商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得到了充分尊重。
進貢北京,沿途有“妓女迎客”;中外商人離開泉州時,有壹個隆重的祈風儀式,祝他們平安返回故土。現在,在西門外九日山上的祈風石刻中,記載了這種由宗室和宋朝高官參加的送別宴會,這是前所未有的。
回報也很豐厚。南宋末年,泉州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過五分之壹的年收入。宋高宗曾經說過:“市場的利潤是最厚的。處理得當的話,收入上百萬。”
貨物廣闊繁榮,這個好客的港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有的人短暫停留,帶走了壹生的回憶,有的人長久定居,把泉州當成了自己的家鄉。
02
模糊地在其全盛時期
“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壹,大量的商人聚集在這裏,貨物堆積如山。真的是不可想象。.....這個地區風景優美,居民信佛,人民愛好和平,熱愛安逸和自由。」
凱爾波羅來到泉州時,泉州港的鼎盛時期已經到來。
在他的眼前,是壹個疆域前所未有的遼闊,但聯系卻異常緊密的國家。元朝為了維持龐大帝國的統治,加強地方控制,修築運河貫通南北,修築驛道方便交通。
遍布全國的驛道系統,讓泉州從海外輸入的商品和奇珍異寶在內地快速流通。
在福建省,有許多山川河流。尤其是江海交界處,潮水洶湧,水流湍急,擺渡不易。搭建橋梁是商品流通的另壹大基礎。
宋代是福建造橋的高峰期。洛陽橋,建於北宋,是連接福州和泉州的交通要道。泉州商人可以直接過洛陽河,北上福州。
中國現存最長的石橋——安平大橋的建設,成為南安與晉江之間的交通大動脈。通過安平大橋到南安水頭鎮,可以繼續向南溝通福建、廣東。
元代全州在宋代的基礎上,修建了金雞、南詔、香爐頭、營頭、夏念、金溪六座橋。巨大堅固的石橋徹底打通了水陸交通。
發達的陸海交通,對內,溝通本省乃至國內其他省份經濟腹地的貨物;對外,優秀的港口歡迎來自海上的遊客,向世界出售瓷器和絲綢。
元代泉州港形成了多條成熟的海上交通路線,從印度洋到太平洋,從歐洲和阿拉伯到南亞,大規模的商業往來將整個世界編織成壹幅繁榮的畫卷。
當時的文人不禁感嘆:“泉也是福建七省市,貨遠珍奇之地,外地富商巨賈的窯洞居天下第壹。”
成群結隊的商船飄洋過海,滿載著西方的寶石和香料,乘著南風駛入泉州港。這些會說100多種語言的海外商人帶來了犀牛角、玳瑁、乳香和珊瑚...各種來自各國的寶貝讓人眼花繚亂。
足以讓歐洲貴族眼花繚亂的青花瓷、德化白瓷、絲綢、綢緞,從這個東南沿海的小城影響了世人的審美。
Generate積累了數百年的航海技術、豐富的商品資源和前所未有的對外開放政策,共同將貿易推向了華麗的高潮。泉州作為“東方第壹大港”,傲然屹立在世界前列。
03
文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
歷史似乎跟泉州開了個玩笑,讓壹切在華麗的樂章頂端戛然而止。
元末,長達十年的戰亂摧毀了泉州的繁華。明朝開始實行海禁,禁止民間海外貿易,嚴格繁瑣的朝貢貿易政策使得泉州港的貿易形同虛設。清朝的海禁政策使泉州港的貿易從此壹蹶不振。
但驕傲包容的泉州不會輕易被打敗。
持續數百年的繁榮開放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吸引著我們壹次又壹次地去這座獨特的城市。
我們發現,生活在泉州的外商帶來的生活習慣和信仰,依然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居民。
在這個小鎮上,有建於唐代的佛教開元寺,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廟、世界上唯壹現存的摩尼教寺廟遺址景清寺,還有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後宮。30多個門派都在這裏留下了痕跡。
三步壹廟,五步壹佛寺,世界宗教博物館,都不是空名。
當佛寺傳來晨鐘暮鼓,清真寺的禮拜聲打破了傍晚的寧靜,轉過身來。關帝廟裏香火鼎盛,虔誠的身影絡繹不絕。泉州壹城,連神仙都是世界公民。
異國情調的飲食習慣也在泉州生根發芽。
受穆斯林信仰吃牛肉的影響,泉州第壹次有了牛肉文化,至今仍對牛肉情有獨鐘。燉料中加入了潮熱流行的咖喱,照顧了各國顧客的口味。
壹份中式牛排,壹碗牛肉湯,壹碗鹹飯,對饑餓的人來說是全方位的滿足。
在七浦漁村,在遠古時代,阿拉伯血統的七浦婦女仍住在貝殼裏,戴著簪花,中亞的遺風仍在搖曳。
茶和瓷器,曾經以中國的名義與世界交易,漂洋過海,影響了世界的品味和審美。從人間歸來,用德化白瓷做的碗沖泡壹杯安溪鐵觀音,依然是泉州人最愜意的慰藉。
壹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以大無畏的精神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通過浩瀚的大海與世界相連。這是壹個向全世界敞開胸懷的古老國度。
如今我們走向世界,面對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這也是泉州樹立的典範。
參考資料:
林蔭儒,元代泉州港的繁榮及其原因。
宋元時期的海上貿易與泉州商業經濟袁淩冰
海上絲綢之路時期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存在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宋元時期泉州港的興衰
周泉州港為何在宋代異軍突起
-結束-
編輯|藝旅文化Bug Bug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