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壹位名叫米格爾·奧登的法國醫學家提出了壹個令人震驚的觀點:“人類和海豚的關系比類人猿還要多,人類的祖先就是海豚!”他認為人性親水,猿憎水,這是最明顯的分水嶺。人類嬰兒幾乎壹出生就會遊泳。人的脊椎可以彎曲,適合水上運動,而猿的脊椎不能向後伸展。人的身體是光滑的,就像海洋哺乳動物壹樣,只有頭部、腋窩和陰部有毛發。人類可以用鹹鹹的眼淚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有趣的是,海豚也會流淚。人類喜歡吃魚、蝦、海藻;猿不喜歡。最有趣的是,在生物界,只有人類與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有面對面的性交;類人猿俯臥在地上。所謂“食色,性”。在自然界的這兩個基本方面,人類與海豚接近,與類人猿截然不同。
在這種比較中,人是海豚的後裔似乎是合理的。如果像奧登推測的那樣,人類的祖先是水中的哺乳動物而不是類人猿,那麽這壹理論的演變也將對社會科學領域產生影響。因為它是社會發展史上的壹個基本理論。
在人猿祖先和人海豚祖先這兩種對立的觀點之間,人類學家還有另壹種人類祖先——海猿。英國人類學家愛麗絲·哈代(Alice Hardy)認為,在400萬年至800萬年前,由於海水上升,非洲東北部和北部大片土地被淹沒,迫使那裏的古猿逐漸適應海洋生活,成為海洋動物。大約400萬年後,海水退去,被淹沒的陸地又變成了陸地。海猿再次回到陸地生活,向人類進化。這種介於兩種對立觀點之間的說法,告訴人們壹猿同祖。其實“壹豚同祖”的理論已經得到了支持,但從人類進化時間表來看,更有利於“壹豚同祖”的理論。
說人和海猿是同壹個祖先的主要原因是:第壹,人的體表特征是裸露和皮下脂肪,與靈長類不同。幹凈無毛的身體和豐富的皮下脂肪更適合在冰冷的海水中生活,保持體溫。其次,人類缺乏鹽的調節機制,通過出汗“消耗”鹽來調節體溫;而非人靈長類動物,沒有通過汗液調節體溫的機制,卻有壹種控制和渴求鹽攝入的機制。這說明人類來自海洋。第三,除了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動物都不擅長遊泳。好像和人、海豚、祖先說的道理很接近。
分子生物學家將DNA生物分子與黑猩猩和大猩猩進行比較。比較了長臂猿、並指猿和猴子的DNA分子。結果顯示,人類與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差異為19%,而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差異為21%。也就是說,人類與黑猩猩、大猩猩的親緣關系,與黑猩猩、大猩猩的親緣關系比較接近。甚至有科學家認為黑猩猩和大猩猩應該屬於人科!這似乎為類人猿的祖先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人類祖先是猿還是海豚,似乎要留給世紀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