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核雕始於清末,本世紀初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它主要以桃核為材料,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天然麻坑,雕刻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如山水、花鳥、人物、車船、珠寶、印章等佳作。
代表作品:
《赤壁夜遊》在繼承明代王淑媛名作《核船》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才華橫溢的蘇東坡,因受小人迫害,被貶黃州。在失意的日子裏,他經常遊山玩水,填詞吟詩,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得知長江邊有個景點叫赤壁,於是在壹個月明之夜和幾個朋友約好,乘船去了赤壁。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詩句《赤壁賦》。作品表現魯直在船頭誦經,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有說有笑,李公在搖櫓抽煙,尼姑庵在用扇子燒爐子,所以又累又困。竈上放著茶壺,船舷左右各有8扇窗戶,開合靈巧。窗戶上刻著“山高水低,底出。”徐來風涼,浪靜。16字,且門上淺淺刻著24個字:“擁飛仙邀遊,抱明月久,立如蘆葦,發呆。”船椽下有橫匾,刻有“赤壁夜遊”四個字,船底也刻有作者姓名和刻書日期。* * * 60多個字,筆畫剛勁,字跡清晰。更巧的是,船頭掛著壹條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圓環連接而成,環環相扣,轉動自如。
濰坊核雕的主要品種有車、船、印、山水、魚蟲、人物、亭臺樓閣。其中最著名最常見的題材是核船,東坡遊赤壁最常見。“赤壁夜遊”船上有五個人,他們什麽都有,遮陽棚、窗戶、鍋、竈等。船的左右各有8扇窗戶,開合靈巧。窗上淺淺地刻著“山高月小,水清,清風徐來,水波靜”幾個字,筆畫剛勁,字跡清晰。
核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特種工藝瑰寶之壹,歷史悠久。宋代中期有文字記載,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在現代,山東濰坊的核雕最為著名。“濰坊核雕”以桃核為材料,巧妙地利用核胚上隨機不規則的紋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立體造型,並雕刻出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吉祥印章等景物形象。核雕作品的布局簡潔、樸素、大方,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具有融合世間萬物的本質。“濰坊核雕”代代相傳,探索創新,不斷湧現出代代相傳的精美佳作。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濰坊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王旭德創作核雕。王旭德的核船雕刻精美。核船上的門窗都是活動的,可以自由開啟。尤其是掛在船尾的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圓環連接而成,每壹節都能自由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