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寧寺出來,看到地圖上標的“揚州八怪紀念館”離這裏並不遠,便想著順便走走。沿著鹽阜西路拐進汶河北路,走到四望亭時竟然還沒有發現八怪紀念館,口渴,向路邊攤的壹位老太太買了壹罐王老吉,順便問了路,原來稍微走過頭了點。但再看到文昌閣就在前面不遠處,還是走進看看吧。
當年太平天國在此亭上建瞭望哨,因此取名四望亭
這是揚州老城區的中心
文昌閣在揚州所起的作用與西安的鐘樓相當,周邊都是壹個大轉盤。只是這個閣沒有西安的鐘樓那麽雄偉,拍張照片返回,又到四望亭下。顧名思義,四處張望,四望亭原名“文奎樓”,後名“魁星閣”,太平天國時期在亭的頂層搭木架,曾經作為瞭望哨觀察清軍動靜,才有了四望亭的名稱。從四望亭往回走二三十米,終於看到了樹木掩映下的揚州八怪紀念館牌坊,順著指示牌前行,半路上壹株屹立在民居前的槐樹映入眼簾,湊近壹看石碑介紹,居然是壹株唐槐!因為時間久遠,樹幹已經完全空了,壹圈合抱的樹皮,支撐著千年古槐,停留在揚州的裏弄間,寵辱不驚。揚州八怪紀念館對面是壹所小學,恰巧學生放學,家長們都在紀念館門口接自己的孩子,想著這麽近距離地接受揚州八怪遺風的熏陶,在這裏讀書的這些小朋友將來必定更有所作為。
沒有藻井的建築格式叫做徹上明造
揚州八怪紀念館依托的是壹座寺院,叫做西方寺,壹句話做“無利不早起”,應當時恩澤於古名人所帶來的休閑 旅遊 經濟價值,“揚州八怪”作為這個城市的名片之壹,儼然會讓這座城市提升文化層次,再因這裏是八怪之壹的金農晚年寄居之地,於是便把紀念館設在了這裏。“沒有達官,沒有貴人。壹群幸運的棄兒,命途多舛的漂泊者。怪人,也是畸人,也是奇人。時代的窒息,智慧的痛苦,迫使諸人異軍突起,在藝壇別具壹格,獨領風騷。”這段話是對揚州八怪的 歷史 評價,也是是給予揚州八怪生動的畫像。
進門,遠看大殿前的壹副對聯就讓人感覺出他們的個性:“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殿前的廣場上放置的是他們所用印章的放大石雕。再往回看,是鄭板橋寫的“歌歡古揚州”。紀念館的主展廳是明代的楠木大殿,殿頂的建築格局更具特色,用專業術語叫做“徹上明造”,就是在梁架遍布雕鏤彩繪,但不用藻井。紀念館的布展從揚州八怪出現的 歷史 背景講起,陳述揚州八怪的藝術成就,這裏的八並不只是指這八個人,大廳中列出的是15名。揚州八怪留下的作品眾多,這列出全國15家博物館收藏的他們的作品就有兩千多幅。
對於“揚州八怪”的評價,壹般認為他們有相近的生活體驗和思想 情感 ,大多出身於知識階層,有的終生不仕,有的經過科舉從政,壹度出任小官,卻又先後被黜或辭職,終以賣畫為生。他們在創作中重視個性,力求創新,不同程度地突破傳統美學規範,帶有某些反傳統的意義,為我們所熟知的便是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但他們並不能夠完全被當時的主流 社會 所理解,甚至被視為左道旁門而受到“非議”。也許也正如此,東方不亮西方亮,他們開創了畫壇上新的局面,為花鳥畫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更拔高壹點說他們深知官場的腐敗,於是形成了蔑視權貴,行為狂放的性格,借助書畫抒發內心的憤懣,其實想著如果有機會當官、當大官,應當還是願意的吧。畢竟知識分子就是毛,永遠在尋找著自己的那壹塊皮,至少在絕大多數 社會 形態裏都是如此,當壹個 社會 的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已經固化下來時,文化人們就開始尋找各自的依賴對象,或主動或被動,有的傍大官,有的傍大款,沒得傍的發點牢騷,有點閑情逸致的過點屬於自己的小清新生活那也不錯。正如鄭板橋自己所說:“下筆別自成壹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笑我板橋怪。”
金農寄居之處在大殿之後,面積不大,院落的壹角長著壹簇碧綠的芭蕉,當年懷才不遇的金農賞玩這簇在雨中搖曳的芭蕉時觸景生情,寫下了壹首令人回味的詩:“綠得僧窗夢不成,芭蕉偏傍短墻生。秋來葉上無情雨,白了人頭是此聲。”金農晚年信佛,專事畫佛寫經,這裏恢復出當年的念佛堂以及臥室和畫室。他在寺中曾題詩壁上:“無佛又無僧,空堂壹盞燈。杯貪京口酒,書殺剡中藤。占夢今都應,諛人老未能。此處何所想?池上鶴窺冰。”可以感受當時境況甚為淒涼,畫家孤燈獨臥,形只影單,但可敬者“諛人老未能”,決不趨炎附勢,寧可“池上鶴窺冰”,保持清雅和高潔,以其人品藝品方面贏得人們的緬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金農死於此。金農寄居處的邊上是揚州著名畫家李亞如的畫作精品。
流經揚州的古運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無數朝代裏或沈重、或清淺的失意怠倦,文人騷客、仕人遺老,居廟堂之高的貴人達官也好,帶著壹身落寞、半世羈絆的文人也罷,大抵可以用淺斟低唱揮壹揮塵世的浮名、官場的跌宕吧。
附錄:八怪簡況
“絕代風流”鄭燮 (號板橋)生於揚州府興化縣。飽讀詩書,五十四歲辭去知縣,賣書畫為生。當是他畫名甚大,有“三絕詩書畫,壹官歸去來”之美譽。板橋的書法,別具壹格,被稱為“板橋體”,褒者,認為他楷、行、隸三體相兼,風格迥異,並追隨之;貶者,認為他是筆墨 遊戲 不成書法;而板橋卻自稱是“震電驚雷之字”。板橋晚年以畫蘭竹為主,他畫的竹,被稱為“鄭竹”,以情入畫,以情寫竹。他的藝術作品流芳千古。
“如來最小弟”金農 (字壽門,號冬心),生於浙江。金農有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之誌,三十七歲開始遠遊。50—64歲經常往返於杭州與揚州之間,64歲以後定居揚州。金農善隸書,字法奇古,壹改沈穩秀麗的風格,筆畫粗細懸殊,體式極不穩定,被稱為“漆書”。喜畫竹,花卉,蔬菜等,畫風與眾不同。多居住寺廟。
賣畫不為官的李鱓。 鄭板橋說他:“聲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縱橫三千裏”
李鱓壹生坎坷,他的畫題材廣泛,用筆獨特,據說特別善於用水,許多作品若幹年後依然花葉滋潤,墨彩欲滴。
“癭瓢山人”黃慎 (字恭壽)生於福建,37歲來揚州。因用櫻木制成癭瓢隨身攜帶,自號“癭瓢山人”。以書畫會友,結交了鄭板橋等人。後期他善畫人物,取人物瞬間動態,隨手拈來,皆成妙品。也兼畫植物,畫路很寬,影響之大。
“茶仙”汪士慎 (字近人) 生於安徽。由於嗜茶成癖,故稱茶仙,他的壹生有“清愛梅花苦愛茶”之說。晚年生活貧窮,67歲雙目失明,這對靠賣壹生有“清愛梅花苦愛茶”之說。晚年生活貧窮,67歲雙目失明,這對靠賣畫為生的汪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三年後,金農在壹首詩的詩題中說,汪氏忽然展紙,能做狂草神妙之處,猶如常人。汪士慎究竟有無盲書,未有確證。
“石濤小友”高翔 (字鳳岡),揚州人。他與石濤(石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贊儀的第十世孫,善書畫。清初出家為僧)有著深厚的感情,石濤作古,高翔只有20歲,高翔每年為其掃墓。石濤善畫梅,以詩為多,少年時即以詩名。享年67歲。
“白衣山人”李方膺 (字清江),生於通州。他有“奮誌為官之誌”,又有“盡力作畫之願”。他54歲告別仕途,他的題句中有“九年宦海任飄蓬,嗣後關門做畫工,自笑壹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他常潑墨作畫,不拘壹格,信手做來自得意。曾和鄭板橋壹同作畫。謝世只有60歲。
“花之寺僧”羅聘 (號花之寺僧),揚州人。勤讀書作畫,有“通畫學十三科,讀奇書五千卷”之說。他畫的梅被譽為“活梅花”,他畫人、畫鬼都很受推崇,“筆情高古,思致淵雅……”
享年67歲。
“丁巳殘人”高鳳翰 (字西園)生於山東膠州。其父是康熙年間舉人,工詩善書,也作畫,給幼時的高鳳翰很深的影響,因此,自幼能詩畫。十九歲中秀才。四十五歲開始步入仕途。當時他已有詩集《擊林集》、《湖海集》,他漫遊各地,結交了許多名人朋友,有相當的閱歷。詩畫作品頗豐,具很大的 社會 影響力。五十五歲被誣告入獄,他曾寫道“誓言成虎吾何有,弓影成蛇莫認真。老病垂首忽自笑,誰將冰雪洗淄塵”。他所說的病,是右臂突然失利,(可能腦梗?)以後左手從事創作。自號“丁巳殘人”“丁巳半人”。左手創作,聲譽鵲起。鄭板橋說他的畫是“睡後醒龍才伸爪,抓破南山壹片青”。乾隆十三年,高鳳翰病故於家中,終年65歲。
“葦間居士邊壽民” (字頤公),晚年又號“葦間居士”,江蘇淮安人,家住蘆葦叢生之處。邊府為讀書世家,邊壽民壹致家境甚貧。他21歲中秀才,以後應鄉試均落地而歸,便致力於藝術創作。邊氏能詩能文且能畫,善於言談又善於揮毫,故為藝壇所重。邊壽民尤其擅長畫蘆雁,他對雁的形體動作爛熟於心,壹時人稱他為“邊雁”。他的作品得到板橋等名人的贊賞。邊氏52歲時,在水中央的蘆葦間築壹書屋,架壹橋相通。“門開處,正對漁家。垂楊裏,幾畦菊圃,半截籬笆”。邊氏辭世69歲。
· “新羅山人華嵒” (字德嵩),福建上杭人,上杭古稱新羅,華嵒自號“新羅山人”也稱“白沙山人”,以示不忘桑梓。華嵒少時為工匠,曾為窯瓷繪畫,也做壁畫。21歲落戶杭州,43歲到揚州賣畫。他的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都擅長,開始生意並不興旺。在揚州期間,華嵒與鄭燮、金農、李鱓高翔交往甚好。華嵒年事漸高,但對藝術力求精進。汲取諸家之長,創作不斷,作品深受歡迎。七十歲,最後壹次在揚州賣畫,結果患壹場大病。華嵒道“我命輕如葉,飄飄浪裏浮……”75歲,華嵒過世。
“玉幾生”陳撰 (號玉幾)浙江寧波人,居於杭州,30歲已有詩集。陳撰上揚州應該是23歲。他為人品性孤潔,不願與達官貴人交往。常與汪士慎、高翔、萬鶚等在揚州馬日涫玲瓏山館賦詞作畫。所作花卉,疏簡間逸,格調清雅,尤精寫梅。是“揚州八怪”中唯壹不以賣畫為生的畫家。終年80歲。
“潦倒詩人”李葂 (字嘯村),安徽懷寧人。少年中秀才。工詩,善山水,兼精翎毛花卉。嘗至揚州寓賀園,嘗為盧畫虹橋攬勝圖,著名於時。李葂在揚州與高鳳翰等人相交甚好,因高鳳翰冤獄,李葂為感知遇之恩,留連揚州不去,生活頗為艱難,從此潦倒。約於64歲,傳說故於采石船中。留下壹百六十多首詩。
“蓼塘居士” 閔貞(字正齋),湖北人,12歲父母相繼去世,生活十分艱苦,早年習畫,其畫學明代吳偉,白描功力深厚,擅長寫意人物,風格瀟灑活潑也能畫山水、花鳥,筆墨頗有巨然的風貌,很有魄力。傳世作品有《蕉石圖》、《花卉圖》等。閔貞人物畫有粗筆與細筆兩種畫法,粗筆者逸筆草草,筆墨酣暢,如“閔貞人物畫有粗筆與細筆兩種畫法,粗筆者逸筆草草,筆墨酣暢,如“八子觀燈圖”,“蕉陰仕女圖”等。細筆人物畫則工整華麗,如此幅“雋堂居士像”。”,“蕉陰仕女圖”等。細筆人物畫則工整華麗,如此幅“雋堂居士像”。揚州博物館現藏有他“八子觀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