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劉墉官銜壹品,史書並未見“羅鍋”二字,如果說是為了避諱,但是當時和他同時代的人的作品和記載裏,也沒有發現“羅鍋”二字。只是在嘉慶皇帝的實錄裏,有“劉駝子”的記載,但當時劉墉已經年近八十,駝背很正常,並不能說劉墉是駝背。所以劉墉並不是羅鍋。
劉墉曾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並派辦《西域圖誌》及《日下舊聞考》總裁。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於山東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qǐ)曾擔任四川布政使,是康熙年間有名的清官。
父親劉統勛則是乾隆朝的壹代名臣,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等職,其地位之高、兼職之多,堪與後來的和珅相提並論,也是有清以來以漢人身份出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第壹人。
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成員世代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劉墉自曾祖父劉必顯至劉墉的侄孫劉喜海,劉氏家族***出了35位舉人、11位進士和2位大學士。
擴展資料:
劉墉不失其剛正的事例,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
1、其壹是在做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兼上書房總師傅的時候,處理了壹件驚動全國的案子。
那是乾隆四十七年四月,禦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專橫,結黨營私、貪臟舞弊案,以向皇上納貢的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下屬歷城、益都等幾十個州縣倉庫虧空嚴重。乾隆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責成和珅、劉墉等同錢灃壹起前往核查。
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國泰是山東巡撫,皇妃的伯父,國泰的父親是四川總督文綬。他是劉墉的老上級,國泰的後臺就是和珅。國泰是滿洲鑲白旗人,姓富察氏。
和珅得到要查辦國泰等的消息後立即派家人通風報信,讓國泰做好準備。在赴山東途中,和珅甚至出言威脅錢灃。劉墉深知和珅與國泰的關系,因此常與錢灃密商對策。
劉墉至山東境內,化裝道人,步行私訪,終於查明事實:山東連續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開征時,凡無力完納者,壹律查辦,並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名。
到山東歷城縣後,和珅拒絕全面查庫,說只要抽查幾十個庫就可以了,並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錢灃卻堅持要求先封庫,第二天徹底拆封。
結果發現庫裏的銀兩“多系圓絲雜色銀”,通過盤詰庫吏得知,這些銀兩是從各商鋪借來充數的。於是,出告示叫各商鋪前來認領,“遲來即封貯入官矣”。於是商賈紛紛前來認領,庫藏為之壹空。
在這件事上,劉墉對錢灃的支持態度對於案情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支持錢灃,如實報奏朝廷,奉旨拿國泰回京,並開倉賑濟百姓。當時皇妃已為國泰說情,有的禦史從旁附合。劉墉遂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 同時也得罪了和珅。
2、還有壹件事正史上似乎少有記錄,就是乾隆六十年的“奪大寶”事件。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準備禪位於嘉慶,臨當受賀時,乾隆皇帝卻不肯交出印璽,於是劉墉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賀,自己入內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寶。“半日力爭,卒得大寶而出,始行賀禮”。在那樣壹個封建朝代能有如此壯舉,實在不易!
但是,做了京官的劉墉更多的時候,是“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其間大錯也犯,小錯不斷,不過總的來說,官運還不錯。
乾隆五十二年初,劉墉因為漏泄他和乾隆帝關於嵇璜、曹文埴(zhí)的談話內容,不僅受到申飭,而且失去了本應獲授的大學士壹職。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因他沒有行規定的壹揖之禮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參劾。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諸師傅因為連天陰雨沒有入值,而劉墉對於這長達七天的曠工事件卻置若罔聞。
乾隆皇帝得知後十分惱怒,時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責處得尤其嚴厲,降為侍郎銜,不再兼職南書房。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此下了壹道上諭,措辭相當嚴厲。
乾隆五十八年,劉墉為當年會試主考官。又因為安排失當,閱卷草率,違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規定,劉墉等至少要罰俸10余年。乾隆皇帝雖然寬大處理,劉墉還是被”嚴行申飭”。
劉墉入京任職之後,調整了自己的為官處事策略,變剛直方正為滑稽模棱,並沒有和權勢遮天的和坤做針鋒相對的對抗。不過值得壹提的是,當乾隆帝”龍馭上賓”之後,已是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在對和坤的處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後的次日,嘉慶帝即奪和坤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並復劉墉上書房總師傅壹職,入內當值,以供隨時咨詢。隨後,各省督撫及給事中,紛紛上章彈劾和坤,要求將和坤淩遲處死。
這時劉墉對嘉慶新帝說:和坤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不能不為先帝留下面子,請從次律,賜令自盡,保全屍。?
為防止有人借和坤案打擊報復,使案件擴大化,劉墉等人又及時向嘉慶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坤的第二天,嘉慶帝發布上諭,申明和坤壹案已經辦結,借以安撫人心。
百度百科-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