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公元1875—1908年,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年號)朝歷時34年,由於清政府頑固的堅持封建專制統治,對內采取高壓專制統治,對外保守投降,致使政治腐敗,管理混亂,經濟落後,市場蕭條,民不聊生。西方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不斷從沿海向內地滲透。洋人憑借各種優勢,大量的不擇手地掠奪中國優質古瓷。不少官員和商人,投西方人所好,醉心於發古玩之財。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景德鎮仿古瓷買賣應運而生。
同治以來,中國社會局面相對穩定,光緒登基後,洋務運動、實業救國在中國誌士仁人中醞釀,民族資本有所發展,這個短暫的興盛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同光中興”。景德鎮處於內陸山區,相對閉塞,便於控制。清政府為了滿足醉生夢死的生活,曾撥巨款給景德鎮燒制禦用瓷器,並加強了管理,致使景德鎮官窯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據《清檔·內務府工業清冊》記載,光緒元年(1875年)和光緒二年(1876年),景德鎮禦窯廠先後為朝廷燒制過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種色釉大缸。其中專供內宮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長春宮制”、“儲秀宮制”和“坤寧宮制”等款識。另外,光緒十年(1884年),為慈禧五十壽辰制作賞賜瓷,花費了白銀15000兩。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慈禧六十大壽燒紙了兩批瓷器,***花費白銀128400兩。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慈禧七十歲“萬壽慶典”燒制的瓷器又耗費白銀38500兩。這數次生產的瓷器,品種眾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陳設瓷、賞賜瓷等各種類型。從“天地壹家春”、“長春同慶”、“吉祥如意”、“永樂長春”款的瓷器最為精美。
光緒官窯青花瓷的壹個顯著特點,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優質的仿品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則帶有明顯的光緒特點。
民窯青花瓷則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種眾多,風格迥異,精粗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