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孔雀綠釉最早見於宋代磁州窯,宋代瓷器上的綠釉較為普遍,其中以宋代定窯制作的綠釉更為精良。元代磁州窯、八村窯也有燒制,但多為黑花上蓋孔雀綠釉。到了明代宣德時,孔雀綠釉已經燒制完成。此時在白釉上第二次燒制青釉,使釉面不易剝落。大明成化年間,除了用孔雀綠釉覆蓋白釉外,還燒制了單只孔雀綠釉瓷器。但在明代燒制孔雀的青釉之前,青釉都是暗綠松石色,沒有達到亮綠色的水平。所以,成功的青釉都是明清兩代的產物。
明代有高溫青釉和低溫青釉兩種瓷器。明代嘉靖造高溫青釉瓷時,釉色深而亮,有飛鳳紋的器物,而康熙時青釉淡而蔥郁。低溫青釉瓷是明成化燒制的,比如孔雀石綠。此外,清代還有秋葵青、水青、蔥綠等新品種。明代嘉靖時期的鉛青釉比較有代表性,釉色為瓜皮綠,非常光亮潤澤。孔雀綠的燃燒在鄭德年達到高峰,被稱為“鄭德孔雀綠”。孔雀綠在清代康熙年間也很流行,釉色濃艷或淡艷,釉厚不壹,但都有細粒。而且青釉產品相當豐富。青釉的顏色有松黃綠、翠綠色、湖綠色、秋葵綠色、瓜皮綠色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文具。
康熙孔雀綠琉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