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包括:
第壹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
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
戊戌變法
義和拳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到辛亥革命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大清從1644年入關以來在中國統治的歷史結束。
看壹下清末的社會狀況就知道清朝的必然命運了:
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後,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這主要表現在:
①土地高度集中,貧富分化懸殊
我們知道,滿洲貴族入關以後就對耕地進行大規模的暴力圈奪,以後,也不斷地變著法地霸占土地,到了乾、嘉、道這幾朝的時候,土地集中的情況是驚人的。例如,根據嘉慶年間的資料統計,僅皇莊數就達壹千多處,占地面積35000多頃。皇帝顯然是最大的地主。皇帝以下的大貴族、大官僚,當然他們也千方百計大量地倚勢霸田,聚斂財物。例如,乾隆年間的權臣和珅,占有土地80多萬畝,此外當鋪、銀號、古玩店、洋貨店遍布各地。後來他獲罪財產被抄,計數109號,其中估價的26號即值二億二千多萬兩,大致相當於當時五年的國庫收入,其全部財產約值8億兩,合當時十七八年的國庫收入。所以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語(和珅,滿洲正紅旗人,乾隆帝死,嘉慶帝恨其專橫,責令自殺,抄沒家產)。道光年間的大學士、直隸總督琦善(這是鴉片戰爭當中要涉及的壹個有名人物),占有土地256萬余畝。與皇帝、貴族、官僚們形成鮮明對比的下層勞動人民的貧困、窘迫之況就不必細說,可想而知了。
②政權腐朽,軍旅頹廢
封建統治者的貪婪、殘暴、寄生性、腐朽性與日俱增。乾嘉以來,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僚當中,多次揭露出驚人的貪汙案件,這不過是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而揭發出來的壹小部分醜聞而已(如和珅案)。當時有人將清朝皇帝查辦貪汙案諷刺為“宰肥鴨”。貪汙在清統治集團中成為不可遏制的壹種流行病。結黨營私,在當時統治集團中也形成惡劣的風氣,如道光時奸相穆彰阿當國,號稱“門生故吏遍於中外”,其私黨朝內不消說,外放總督、巡撫,道員、知府等也很多,知府大多竟目不識丁,以刮地皮為能事。當時人們指斥清朝的官府、政局是“鷹鹯遍野,豺狼噬人”
至於當時清朝軍隊,人數上很可觀,僅八旗、綠營正規軍,就有八九十萬人,每年消耗餉銀二千萬兩以上(占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將近壹半)。但是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軍官吞餉肥私,花天酒地,甚至夜間不到營房,外宿娼妓。上行下效,士兵們也是終日遊閑,聚賭玩樂。軍備怎能不廢弛?這樣的軍隊平時騷擾,禍害人民為患不小,壹旦有外患又何能應付?鴉片戰爭前夕,壹個名叫郭實臘的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壹帶詳細刺探駐紮這裏的中國軍隊的情況,包括武器裝備、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得結論是:在西方軍隊的進攻面前這裏中國軍隊的抵抗不會超過半小時。
③階級矛盾激化,人民反抗不斷
如1796年爆發的白蓮教大起義,涉及好幾個省,綿延十來年。1713年的天理會起義,波及豫、魯、冀 等省,甚至皇宮遭到攻襲。天理教首領林清率領壹支兩百多人的隊伍,竟壹舉攻入了紫禁城(由宮內太監協助),當時嘉慶帝不在北京,皇次子旻寧慌忙拿起鳥槍指揮抵抗,清軍聞訊趕來,才把起義鎮壓下去。至今隆宗門匾額還留著壹支箭頭。
在揭露社會時弊方面,壹個叫龔自珍的人表現得很典型。龔自珍是壹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在當時嚴酷的封建文化專制之下,刑獄刀鋸的威迫,再加功名利祿的引誘,許多士人除了讀四書五經、做八股之外,什麽知識也不求;為了追求升官發財,什麽廉恥也不顧。當時思想界處於壹種相當麻木、壓抑和沈悶的氛圍中,但是龔自珍頗有“眾人獨醉我獨醒”的勢頭。他長歌當哭,不遺余力地揭露和抨擊時弊(當然,龔自珍的思想內容很豐富,這裏不能系統地講,只就其這壹最突出的方面略言之)關於他的概況介紹教材第4頁上有,這裏不重復。他對時弊的揭露和批判教材上也作了概述。其中引用到他著名的兩首詩也不太難懂……
龔自珍對當時的封建衰世可謂揭露得淋漓盡致,他說當時是壹個人心混混,朝廷無才相,兵營無才將,學校無才士、田野無才農,居宅無才工,工場無才匠、街市無才商,甚至連“才偷”和“才盜”都沒有的衰落時代。他早晚號哭以求天下大治,並且提出“改革”“更法”的壹些具體主張。他膾炙人口名句是“壹祖之法無不弊,千夫之議無不靡”,但他所設計的改革內容局限性卻很大,有的內容甚至很落後。總的看來,他揭露和批判弊政的勇氣和激情很足,但改革的設計不夠,他思想的閃光點在於前者。盡管如此,他還當之無愧地算得上壹個地主階級改革派人物,而且是壹個先路者。
3、清封建王朝,已與西方殖民主義者發生關系,但尚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地位。
鴉片戰爭以前,盡管清王朝保持比資本主義落後了壹個時代的封建制度,盡管它已經相當地沒落腐敗,但是,它卻是壹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還沒有被外國控制,這和鴉片戰爭以後有根本不同。
當然,這不並等於說它與西方殖民主義者毫無關系。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早在16世紀(時尚為明朝)就闖來中國活動。先是葡萄牙人,後來又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到了18世紀末年,英國就開始把手伸向中國。這時發生了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事件。1793年,以馬戛爾尼為首的英國官方使團來到北京,名義上是“補賀”乾隆帝80壽辰。事情很滑稽,乾隆帝80壽辰本來是在1790年,事過三年英國又前來“補賀”,醉翁之意不在酒。使 團到華後提出了開放寧波、舟山、天津等地為商埠,割讓舟山附近的島嶼和廣州附近的地方,減低稅率等壹系列侵略要求,乾隆帝頒布敕諭,逐條駁斥,使英國方面的企圖落空。不過英使團此行窺測了中國的虛實,為它後來進壹步采取行動作了準備。乾隆帝雖說杜絕了英國的無理要求,但對其侵略本性卻無認識,甚至自欺欺人地把此事當作藩屬天朝“朝貢”的事件加以張揚吹噓,說什麽“英國涉歷重洋,遠道祝嘏,具見凡有血氣,莫不尊親”
就在統治者腐敗盲目的同時世界卻是另壹番樣子:
英國。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繼17世紀40年代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之後,18世紀又率先實現“工業革命”(從手工工場到大機器工廠的飛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園。到鴉片戰爭前後這個時間,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中國的煤產量1949年是3200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中國的生鐵產量1949年是25萬噸,1952年是145萬噸);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達到5億二千多萬磅,約合24萬噸(而中國1949年的棉花總產為44萬噸);築成鐵路數千公裏。當時英國已有2/3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有許多巨大的工業城市,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二百幾十萬。從對外作戰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到1836年時,英國已擁有大小船艦500余艘。
法國。法國當時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我們知道,18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資產階級時代最大、最徹底的壹次革命,它壹掃法國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工業生產也得以比較迅速地發展。不過,鴉片戰爭前夕,從工業的壹些主要指標看,還遠遠落後於英國(具體數字略)。
美國。美國是壹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對英國殖民主義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它建國到進入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雖說從有關壹些主要指標的絕對數字看,美國不抵英國,甚至不抵法國,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迅猛可觀的。特別是在19世紀初葉,美國利用歐洲混戰(如拿破侖帝國與反法同盟諸國間)的機會,迅速發展商業,獲取巨額利潤。在1805年,美國商人曾經掌握國際貿易的三分之壹,由此可見美國善於把握時機進行競爭之壹斑。總之,美國雖說後起,但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
英、法、美當時在資本主義陣營中可以說是上數的三強。除此之外,應該註意到的還有德國和俄國。
德國從19世紀30年代起資本主義工業也有較快地發展,但直到50年代德國還是壹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意誌聯邦中包括普魯士等三十多個獨立國,各自為政,這樣又使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普魯士統壹為德意誌帝國是六、七十年代的事)。
沙皇俄國是壹個長期在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國家,遲至19世紀30年代,才開始工業革命,即使此後仍然受著封建農奴制的嚴重阻礙,直到19世紀前半期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沙俄雖然在經濟上比較落後,但當時是國際反動勢力的主要堡壘,有“世界憲兵”之稱。它不但瘋狂破壞歐洲的革命運動,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壹,早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它就把侵略活動推進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著名的雅克薩戰役、尼布楚條約即當時中國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產物)。此後它壹直覬覦對中國進行侵略。
總的看來,鴉片戰爭前夕,世界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壹方面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另壹方面也大大加劇了殖民掠奪。馬克思指出:“掠奪是壹切資產階級的生存原則”。資本主義越發展,國內的原料、市場等就越不能滿足需要,就要不斷擴大掠奪原料,傾銷產品,正像《***產黨宣言》中指出的那樣,它們要用商品的重炮,轟倒壹切古老的萬裏長城。因為英國最早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當時它成為所謂“世界主人”。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序言》中所說的,當時英國是農業世界的偉大工業中心即工業的太陽,圍繞它經常旋轉著數量日益增加的生產谷物和棉花的行呈,英國作為霸主瘋狂地掠奪和占領殖民地。到19世紀前期,它就已擁有200多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領土,人口達壹億,掌握著世界霸權。所以列寧指出:“英國的特點是從十九世紀中葉起至少就具備了帝國主義的兩大特征:(壹)擁有極廣大的殖民地;(二)擁有壟斷利潤(因為它在世界市場上占壟斷地位)。”當然,其他列強國家也不甘落後,競相進行殖民掠奪。
從1840年起中國開始了痛苦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