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 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壹壹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
2、陳廷敬
陳廷敬(1638年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清代大臣、學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討。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歷任左都禦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壹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謚文貞。
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3、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壹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
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壹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4、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民族英雄,清乾隆時期著名大臣,愛國將領,郡王。大學士傅恒第三子,孝賢純皇後之侄。
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早年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
他先後率軍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保衛西藏的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壹和完整,累封壹等嘉勇忠銳公。
此外,他參加制定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金瓶掣簽制度,對於鞏固清朝中央與西藏地方的政治關系,維護祖國的統壹,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
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5、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壹,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壹,建立了中國第壹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壹等肅毅伯。
壹生參與了壹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撚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醜條約》等壹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壹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壹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後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壹等肅毅侯,謚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百度百科——和珅
百度百科——福康安
百度百科——陳廷敬
百度百科——張廷玉
百度百科——李鴻章
百度百科——清朝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