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代,文人富商大家沿襲前代遺風,依然崇尚精致典雅的雕塑。這種風氣傳入宮廷,清朝皇帝經常從民間招募工匠到宮中任職。當時有“南方工匠”和“北方工匠”。在清朝皇室的領導下,雕刻技術日益發展,並在乾隆時期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是中國雕刻技術的鼎盛時期。當時除了朝廷有名的能工巧匠,當地也有不少能工巧匠。
比如浙江的青田石雕,福建的壽山石雕,金陵嘉定的竹刻,廣州揚州的硬木家具,浙江黃楊木雕和廣州的象牙雕刻,都各具特色,遠近聞名。比如金陵地區的竹刻,以圓潤、微刮著稱;嘉定地區的竹刻以精雕、竹根、竹節較為常見;廣州的牙雕,雕刻圖案細膩,擅長牙線編織;北平的牙雕以人物、仕女、立雕、彩繪牙嵌而聞名。
即使是同壹地區的工匠也有不同的風格。例如,在嘉定地區的竹刻藝術家中,周浩以用陰刻技術表現所謂的南宗景觀而聞名。吳誌坤因其“在陽光下的薄土地上雕刻”的技術而受到稱贊。馮氏家族(馮錫爵、馮錫祿、馮錫章及其子侄)雕刻的竹根人物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