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我來到了柏尼鎮。這壹次,我停下來,近距離地看著這個小鎮,而不是匆匆而過。
白坭鎮位於崇陽縣東部,東臨江西,南接湖南嶽陽,北接鹹寧、武漢,西接赤壁。湖南武漢至長沙的國道106與江西崇陽至修水的省道在此交匯。相傳明朝嘉靖年間,當地壹位名叫熊柏尼的商人,為了方便百姓,捐資在大石河上修建了壹座橋。出於慈善的考慮,當地人以熊柏尼的名字給這座橋命名。此後,人們幹脆把白妮的名字擴展到全鎮,壹直延續至今。
方圓,白坭鎮,只有65438000多平方公裏。面積雖小,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65438年到0977年,白坭鎮出土的商代銅鼓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的象征。1979,該鎮出土的獸臉紋條蓮閣是青銅藝術的瑰寶,唐宋末年修建的崇陽著名水利工程,灌溉萬畝良田壹千多年,瀑布飛流,氣勢壯觀。建於明清時期的石板街,見證了白坭古鎮悠久的商業文化。
穿過鎮上熟悉的新街,岔路拐了幾十步,古色古香的石板街映入眼簾。這條街對面的石橋就是傳說中的白泥橋。當時,白坭鎮的人們以這座橋為中心,在橋的東側開設店鋪,開展各種生意。由此形成了壹條繁華知名的商業街。壹度商賈雲集,出差頻繁。
據崇陽縣地方誌蔣主任介紹,明清以來,這裏集中了典當行、各種商號、手工業作坊、攤販攤點和交易市場。當時白坭是長沙到武昌的古驛道必經之地,而這條石板街就是驛道的通道。此外,大石河穿過石板街東端,流入露水河,匯入長江,水運也十分便利。
清末民初,白坭鎮是周邊地區重要的商業集鎮,成為三省交界處各種土特產和農副產品的集散之地。當地出產的茶葉、黑臼油、陽山紙、大米,還有江西的桐油、茶油,都是從這裏運到武漢,再換成糖、鹽、布和壹些生產生活必需品。除供應白坭鎮本地外,還遠銷銅山及鄰近的湖南、江西等地。
由於白坭鎮物產豐富,商人誠信經商,尤其受到附近江西人的青睞。清代詩人沈哲清曾寫詩描述當時的情景:“城中* * *遠高之處多,蘇杭百貨店井井有條;十字街人多,高樓鋪面歸江西。”今天周圍很多江西人逢年過節都跑到白坭鎮去進貨。也許是江西人和當地人的頻繁接觸,讓當地的方言更接近江西口音。
漫步石板街,迎面而來的青石巷經過歲月的洗禮,變得更加幽靜狹窄。被遍布大街小巷的竹木門、馬頭墻、雕花柱所包圍,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清朝。
青石條鋪成的路面早已被流年磨得凹凸不平,靜靜佇立在街邊的古老店鋪,就像壹位老人,在夕陽的余暉中安詳地追憶著。街上最引人註目的是壹排排人行道。鋪面是用雪松木板做的門,當地人叫“鋪路門”。早上木板當鋪面,晚上木板當門。如今,店門上鮮艷的猩紅,因為歲月太久,已經變得灰暗而充滿滄桑,但觸摸這扇厚重的店門,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喧囂與繁華。
“雕欄玉砌應該還存在,但是朱妍把它們改了。”曾經明亮鋥亮的店門,如今已經灰暗斑駁,石板街上的大部分店鋪早已關門。七十多歲住在石板街的劉爸爸告訴我,早些年,因為鎮上新街的建立,鎮中心已經從這裏搬走了,做生意的人都搬過去了,石板街基本成了居民區。
走在街上,思緒飛揚。想到曾經生意興隆、店鋪林立的石板街如今也到了全盛時期,我就覺得很失望。壹陣微風帶來了清新、甜美和油膩的油香味。我心裏壹怔,這不是麻花的味道嗎?小時候經常買這種又脆又甜的小麻花。據說白坭鎮的麻花最正宗最好吃。在白坭鎮,民間制作小麻花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鼎盛時期,鎮上幾乎家家戶戶都炸麻花。當地人制作麻花後,挑著擔子,推著小推車在湖南嶽陽、江西修水等地到處叫賣,深受周邊群眾喜愛。
循著香味,走到壹戶做麻花的人家門口,家裏人很忙。陪同我的白坭鎮鎮委書記陳告訴我:“妳可別小看這個小麻花。我鎮生產的麻花系列早已擺上了上海、南京、杭州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知名超市的櫃臺,在除拉薩外的各大省會都有經銷點。還遠銷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白坭鎮的支柱產品。”
我小時候的地方小吃,現在香遍天下。陳說的話真讓我吃驚。如今,白坭鎮共有麻花生產企業60余家,總產值近億元。為了給麻花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今年,白坭鎮在106國道旁建設了壹個規模宏大、標準化、現代化的“麻花工業園”,目標是打造全國第壹麻花小鎮!麻花產業也帶動了白坭鎮的其他產業。
離開白坭鎮的時候,我特意壹大早起來,獨自來到石板街。朝霞中的石板街格外安靜。時過境遷,石板街昔日的商業繁華已經淹沒在歷史中。但其歷經數百年的商業文化和經營方式,如今卻在勤勞智慧的白坭鎮閃耀著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