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原館最好!因為藏品只有16件國寶,所以所謂的國寶必須是國家壹級文物。妳要知道:陜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南京博物館有10件國寶,河南省博物館有6件國寶。(當然,1995之後國家沒有統壹鑒定文物,所以1995之後出土的文物不能稱為國寶。).
湖北省博物館16國寶有:編鐘、編鐘、禁銅壺、青銅弓、青銅鹿角鶴、銅鏡、青銅銅像盤、十六龍玉飾、雲紋金燈漏劍、王月勾踐、大禹亭、錯落金銀龍和龍帶鐵鉤、彩繪鳳鹿木座屏。隨州曾侯乙墓出土9件,荊州出土3件。
1.曾侯乙敲鐘
這套編鐘的支架很高,被兩個長短不壹的立面垂直相交。七根彎曲的彩繪木梁,兩端用扁平的龍紋銅套加固,由六根劍形銅柱和八根立柱支撐,形成上、中、下三層。有246個時鐘和掛鉤(包括可拆卸部件)。
後羿共有65個編鐘,分為八組:上三組為鈕鈴,19件;中間組為南中,33件,分為短件、無件、長件。下層有兩組長鈴,12,每件壹組,L件壹組。
最大的壹塊高152.3cm,最小的壹塊重203.6kg,高20.2cm,重2.4kg。鐘體總重量為2,567kg,鐘框銅質部分(含掛鉤)為* * * * * 4421.48kg。
時鐘的裝飾包括人、動物、龍、花、幾何圖案等。它采用了圓雕、浮雕、凹版雕刻、繪畫等多種技法。,以紅、黑、黃、青銅為底色,顯得莊重、精致、壯觀。1978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木框和部分掛鉤是臨摹的,其余都是原作。)
2.曾侯乙銅像板
尊是盛酒的容器,托盤壹般用作盛水的容器。兩者裝在壹個容器裏,混有香草汁的酒可以用來祭祀屍體,在儀式中送給賓客。整套器物的裝飾多種多樣,有富有窮,精美程度達到了先秦青銅器的巔峰。
特別是器物上的鏤空裝飾,有幾個層次的透視,是用失蠟法鑄造的,即先用蠟作模具,在模具外成型,加熱烘烤使蠟模熔化脫落,使整個鑄造模型成為空殼,再將青銅溶液倒入空殼中,就可以鑄造出所需的器物。
這壹發現證實了中國的失蠟鑄造技術在2400年前的戰國早期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尊盤和尊盤上都刻有“曾侯乙最後使用”的銘文。
3.曾侯乙禁止使用銅鍋。
煮鍋,厚方唇,長頸,圓肚,圓而飽滿。鍋上套有帶領的蛇形扣,鍋蓋外緣套有刻有鉤形圖案的孔蓋。壺頸兩側各有壹個龍形耳。擺件上裝飾有扇貝圖案和填滿扇貝圖案的芭蕉葉圖案。兩個壺的內壁上都鑄有“曾侯乙作為使用的終點”的銘文。
禁面上有兩個平行的空心圓支撐擴大的壺圈。禁區兩邊各有兩只動物腳。動物的嘴和前肢托住禁板,然後蹬地。禁忌的表面和側面裝飾著根深蒂固的圖案。出土的銅不多,目前國內外只發現四件。這是第壹個記錄。
4.曾侯乙青銅劍
鶴嘴鉤住,脖子高高揚起,翅膀扇動。拱背和垂直的尾巴。鶴頭兩側各有兩只銅鹿角。鶴的頭部、頸部和鹿角上飾有金色幾何圖案,其他部位飾有鑄造和鑲嵌的龍紋。
這是壹件獨特的青銅工藝品。鶴和鹿是長壽和好運的象征。將鹿角插入鶴頭,合在壹起,可稱為“瑞和”。古人把仙人騎稱為“鶴控”“鶴駕”這種裝置來自墓主人的棺側,可能反映了逝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5.曾侯乙青銅鹿角鶴
古代打擊樂器。它由石編鐘組成,掛在壹個框架上,可以演奏旋律。隨著編鐘,合奏《石頭與石頭的聲音》。
青銅十字金自閉架由壹對圓形雕怪、附在它們頭上的柱子和兩根作為橫梁的圓棒組成,有單面和雙層結構。附在動物頂部的柱子從腰部和頂部用橫梁榫接。橫梁底部等距離焊接鑄銅環,冠部由壹系列掛鉤懸掛。編鐘框架采用光滑的金色雲紋線。
6.曾侯乙編輯
尊服是古代盛酒的器皿。這件盛服是我國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酒器,堪稱“酒器之王”。它不僅有著傲視同行的巨大體型,還有著極其精美的紋飾。其表面由細密復雜的渦紋、重環紋、素紋、雷紋、蕉葉紋、帶狀紋、扁蛇紋等構成。統壹的圖案和線條。
尊府出土時,裏面就有白酒。2400多年無泄漏,說明管道密封性能良好。
7.曾侯乙大尊。
燈高11,直徑15.5438+0厘米,重量2156克。匕首長13厘米,重56.45克。
嘴巴直,嘴唇方,肚子淺,屁股扁。三條帶皇冠的短腿。上腹部有兩個對稱的耳環。蓋子比燈口略大,沿蓋子有三個等距的百搭牌。頂部有壹個圓鉤。燈罩和燈口裝飾有雲紋、雲紋、膠帶雲紋等。燈內是壹把方柄鏤空變形龍紋的漏金匕首。
到了商代晚期,中國出現了黃金制品,但大多是裝飾品。這是壹個仿銅制作的金容器,體現了墓主人的特殊地位。這是中國最大最重的先秦金器。
8.曾侯乙雲紋金燈和漏水匕首
整個吊墜是壹條大龍。雕刻16可折疊段,五種玉料,壹枚玉環,壹枚玉鎖釘。37條龍、7只鳳、10條蛇是用壹般雕刻、浮雕、凹版雕刻等技法雕刻而成。,並用線條、雲紋、斜線裝飾。
出土時,這塊玉戴在墓主人的頭上。可能是皇冠上的玉纓(帽帶)。其特點如下:第二節玉壁雲紋壓地,四龍附玉壁四周。這種形制在戰國晚期被廣泛使用;
零件11被雕刻成玉佩的形狀,有三條扁平的龍相連。龍的形狀是“S”,這是春秋晚期中原地區流行的玉佩形狀。第16節玉擺件巧妙地把它們運用到壹條大龍上。
12號段和13號段的玉飾分別由雙素面和雙素背組成。每條龍都雕有龍。第十五節玉飾上刻有鳳立鳳上、鳳執蛇兩頭的圖案。這種圖案是南楚藝術中常見的題材,在漆器和其他繪畫中也經常出現。
9.曾侯乙16界龍玉墜
刀身中間有棱紋,飾以黑鉆石圖案。正面有兩行八字鳥銘:“越王勾踐,劍自刎”。劍的兩面都鑄有幾何圖案,正面是藍色玻璃,背面是綠松石。
圓柄無箍,劍首卷成箍形,有11個同心圓。刀刃薄而鋒利,沒有生銹,它仍然是壹個
畫面被樹分成五段,被狗和貓隔開。根據劇情分為兩部分。壹部分由奔馳的車馬、加冕的騎手、儒教的追隨者和朝拜者組成,表現了壹群員工在路上的場景。另壹部分主要由華而不實的表彰車和整裝待發的平行車組成,展現東道國外交使團接待客人的場景。
這幅畫畫在漆蓋外壁,出土後與紅胎分離。漆缸高10.4厘米,直徑28厘米。
10.越王勾踐的自拍桿
1975年,湖北雲夢沈睡了兩千多年的秦簡出現了,震驚了考古界。被歷史學家和文物專家譽為“劃時代的意義”。但我覺得秦簡學術價值很高,只是缺乏欣賞性。
11.漆畫
12、雲夢睡虎地秦簡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