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辛棄疾對孫權的看法,貌似不無道理。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比諸葛亮還要小壹歲。孫權是江東軍閥孫堅之子、孫策之弟。雖然他的父兄都是稱霸壹方的壹代英豪,但孫權並未像其他出身優越的紈絝子弟那樣不學無術,貪圖享樂,而是自幼習文練武,胸懷大誌。
他的哥哥孫策,也非常註重對孫權能力的培養鍛煉。公元196年,孫權才15歲,就被孫策委任為陽羨縣令,讓他獨立處理壹個縣的軍務民政,藉此讓他經風雨見世面。建安四年(199年),17歲的孫權就第壹次踏上戰場,跟隨孫策參加了討伐江夏太守黃祖之戰,年輕的孫權表現英勇,嶄露頭角,顯示出極好的軍事天賦與膽略。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客刺殺,江東無主。年方十八的孫權,就這樣被歷史推向了風口浪尖,責無旁貸地繼承父兄開創的江東基業,成為三國時代最年輕的割據軍閥。在三國初期波譎雲詭、風雲變幻的時代狂潮中,年輕的孫權駕馭吳國,成功地度過壹次又壹次狂濤惡浪,戰勝了眾多強大對手,成功地躋身三國三強之壹。
但是,作為壹個統治壹個國家的皇帝,孫權與曹操劉備比起來,相差甚遠。雖然孫權有著善於用人、長於用兵等諸多長處,但作為壹國皇帝,他做得還遠遠不夠。簡而言之,作為壹個皇帝,不僅要在戰爭年代能夠爭雄沙場,在和平時期更應該能勤政愛民,治國安邦,讓百姓都能過上太平日子。但這恰恰是孫權的壹大短板。
本世紀初,湖南郴州市文物管理處的考古人員,在對梨樹山丁家坳安置房工地進行保護性考古發掘,出土壹批三國文物。其中壹枚古舊殘損的銅錢,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高度重視。經過專家研究鑒定,確定這枚銅錢是三國時期東吳鑄造的流通貨幣的壹種。
這枚銅錢之所以引起專家重視,是因為上面刻著四個字:?大泉五千?。正是這四個字,讓孫權顏面無存。原來,孫權在位後期,為了緩解財政困難,掠奪民間財富,曾經大量發行大面額銅錢,嘉禾五年(236年)鑄?大泉五百?錢,壹枚銅錢能當過去的五百錢。赤烏元年又鑄?大泉當千?錢,壹枚能頂過去壹千枚。
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到後來甚至公然發行?大泉二千?、壹直發行到登峰造極的?大泉五千?,壹枚能頂過去五千枚。史學家壹直對?大泉五千?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極大懷疑,認為孫權再荒唐也不可能如此任性胡來。但這枚文物的出土,卻證實了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徹底讓孫權顏面無存。
孫權為了瘋狂斂財,用這種嚴重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手段,毫無節制發行超大面額貨幣,產生了極為嚴重的惡果,給吳國百姓帶來壹場浩劫,由於濫發貨幣,不可避免導致發行的貨幣總量超過實際需求和流通商品總量,進而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續後漢書.食貨》記錄吳鑄大錢後,?物價翔踴?,《晉書》記載,?民間患之?。
孫權用這種飲鴆止渴的辦法,不僅大量剝奪榨取民間財富,還使得吳國經濟滑落到崩潰邊緣,為吳國滅亡埋下禍根。而同時代的劉備曹操,不僅軍事才能、選賢任能都不次於孫權,治理國家也是壹把好手,成績斐然,與他們相比,孫權的治國無能且貪婪無度,與人們印象中的那個壹代明君差之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