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導思想
以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為主體,以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大力培育和傳承中醫藥文化價值觀為核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突出基層醫院的個性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促進科室建設不斷完善, 技術服務、服務能力、特色優勢和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科技創新,增強其發展活力,使之更好。
二、建設目標
我院旨在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構建農村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在服務理念、行為規範、環境形象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提升我院核心競爭力。通過中醫藥博物館的建設,讓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治療方式、服務態度等方面切實感受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醫藥服務。
三、建設內容
(壹)中醫藥博物館的環境與文化建設
1.結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環境的綠化美化,擬將二樓6個營業用房,面積約100平方米作為中醫博物館。從室內裝修、診療環境等方面。,通過裝飾裝修,使診斷區的診斷臺、凳子、器械櫃、屏風、按摩床、治療椅體現中國風,體現中醫元素。中藥房要突出中醫元素,體現中醫文化特色(如中式木質中藥櫃、青花瓷藥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診區、診室、理療室等區域,充分展示中醫藥文化,在全院形成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中醫館的走廊、候診區、診室、治療區通過張貼展板宣傳中醫藥知識,利用中醫疾病名稱、術語,從中醫基礎知識、中醫體質辨識、適宜技術、保健方法等方面廣泛宣傳中醫藥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1,關註中醫人才培養。中醫藥人才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的從業人員。我院要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投入,擬聘請2名中醫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的中醫師作為編外人員,給予同等級別人員同等待遇,形成中醫藥人才梯隊,為我院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2、實施中醫規範化培訓,使青年中醫熟悉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掌握中醫方劑和適宜技術並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
3.規範中醫病歷書寫,逐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的優良率。要在中醫辨證論治中體現中醫臨床治療的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思維方法,充分認識中醫臨床個體化診療的先進性和重要性,將中醫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醫臨床實踐。
4.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中醫藥“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中醫藥保健康復培訓中,逐步增加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項目,體現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的發展理念。
(三)加強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建設,提高中醫藥服務覆蓋面。
1,不斷提高我院中醫藥服務的公信力和知名度,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早期應用中醫藥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眾形象和品牌價值,提高核心競爭力,擴大我院中醫服務的輻射區域,吸引外地患者前來就診。努力提高醫療質量和優質服務,開展各種中醫特色診療項目,增加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的患者數量,為發展中醫住院診療服務奠定基礎。
3.我院要將中醫藥博物館的創建與醫院內涵建設、中醫藥文化建設相結合,以中醫專業優勢促進醫院整體診療水平的提升,不斷提高中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在醫院總處方中的比重,提高中藥材利用率。
(四)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和服務能力,構建農村二級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1.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發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中醫藥服務項目的總體要求,結合中醫藥博物館建設,持續提升中醫藥健康管理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五大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服務能力。
2.以衛生院中醫藥館為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培訓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村衛生室醫生進行中醫藥基礎理論、技能和知識培訓,提升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發展,力爭年內80%的村衛生室至少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五)更新中醫藥設施設備,促進中醫藥博物館快速發展。
1.對中醫藥博物館100平方米的業務用房進行裝修裝飾,體現中國傳統風格和文化特色。
2.購買木質中藥櫃、理療床、按摩椅、屏風等中醫藥服務設施,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
3、購置智能電烤儀、中藥熏蒸儀、軟組織疼痛治療儀等中醫藥治療設備,提高中醫藥現代服務能力。
以上是我院對中醫博物館建設的壹些思考和想法。我們離不開主管部門在場館建設、設備、人才招聘、文化建設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根據衛生院的實際情況,中醫館的建設需要20萬元左右,用於購買中醫館設施、設備和中醫文化展板。但資金有限,懇請主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我院壹定會按照相關要求和程序。嚴格管理、合理使用建設資金,打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中醫藥文化特色、中醫藥服務特色的中醫藥博物館,為當地及周邊群眾提供優質低價的中醫藥診療服務,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這個計劃是否妥當,請期待主管部門的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