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比老虎、豹子等中原野生動物還要兇猛的獅子,立刻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和興趣,於是很多藝術家開始為這種鮮活的野獸想象和創作雕像。但這只兇猛的獅子,作為壹種外來的野生動物,只被單獨關在深宮裏,壹般人很少見到。因此,民間藝術家依靠傳說和書籍中的記載,充分發揮他們的藝術想象力,運用中國傳統的藝術手法,如大膽的選擇,誇張和生動的表達,開始了中國石獅藝術的創作。
中國的石獅始於東漢,最早興盛於南北朝,至唐代達到鼎盛。後來經過宋元的延續,到了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石獅越來越成為人們守護家園和驅邪的雕像,所以現在很難考證。具體來說,石獅從什麽時候開始成為我們中華文明的“守護神”作為家了?但從東漢到魏晉唐乃至清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石獅最早是作為辟邪、守墓的靈獸,後來發展成為歷代重要建築前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這樣,中國古代石獅脫胎於自然界的真獅。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創造,融入中華文明的審美觀念和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守護神,壹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