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代表作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狄更斯特別註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擴展資料
狄更斯個人生活:狄更斯18歲那壹年在家庭間的小劇團認識了瑪麗亞·皮特奈爾。瑪麗亞是壹個小銀行家的女兒,比家境較差的狄更斯要好很多。
她的父母堅決不同意他們之間的往來,加之瑪麗亞並不是壹個對待生活嚴肅的女子,在自以為雙方互相鐘情的狄更斯鼓足勇氣向瑪麗亞傾訴了愛慕以後遭遇到了冷淡的拒絕。這次經歷在狄更斯的心靈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致於他輕蔑現實中的女子而愛好幻想理想中的女性。
百度百科-查爾斯·狄更斯
狄更斯的作品有哪些
狄更斯: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於樸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特別註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雙城記: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壹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壹,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壹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裏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可參考文獻
雙城記解讀——喬治紐林
狄更斯三部小說《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的浪漫主義色彩研究
《雙城記》:歷史拐點處的記憶——再論狄更斯筆下的大革命描寫
查爾斯·狄更斯的革命觀——解讀《雙城記》
從《雙城記》看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雙城記》
論文—解讀狄更斯《雙城記》
談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狄更斯代表作有哪些?
代表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老古玩店》《大衛·科波菲爾》等。
查爾斯·狄更斯,全名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英國作家。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於樸次茅斯市郊,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少年時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斷斷續續入校求學。後被迫到工廠做童工。15歲以後,當過律師事務所學徒、錄事和法庭記錄員。20歲開始當報館采訪員,報道下議院。
1837年他完成了第壹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是第壹部現實主義小說創作,後來創作才能日漸成熟,先後出版了《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雙城記》《遠大前程》等,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
作品主題
狄更斯生活和創作的時間,正是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前期。狄更斯畢生的活動和創作,始終與時代潮流同步。
他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卑瑣、兇殘,滿懷激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悲慘處境,並以嚴肅、慎重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與此同時,他還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豪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會和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