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的交配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期,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幼崽,母獅將集體發情。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母獅為什麽會進化出這樣的機制。據推測,可能是因為母獅的集體發情有助於後代保持年齡壹致,這樣壹只母獅可以照顧後代,另壹只獅子可以出去覓食。
正是因為這種機制,當其他獅子成功挑戰獅王時,不僅會趕走原獅王,還會殺死種群內6個月的幼獅,迫使母獅發情。
正常情況下,母獅每兩年只會發情壹次,但如果種群中沒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那麽母獅也會集體發情。母獅的發情期只有1個月左右,此時公獅會收到母獅的發情期信號,形影不離地陪伴母獅,並在1天內與母獅多次交配,有時多達100次。
與許多生物不同的是,雄獅的生殖器官長有角蛋白,構成倒刺,在交配時會強烈刺激母獅的身體,使母獅感到異常疼痛。
壹些研究認為,母獅必須感到疼痛才能排卵,需要許多痛苦的刺激才能更容易排卵。另有研究認為,公獅的反轉角蛋白不僅能刺激母獅排卵,還能刮掉前任留下的生殖細胞,保證後代是自己的。
所以交配對母獅來說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當母獅感到疼痛時,她會對獅子進行反擊。為了讓母獅平靜下來,獅子會咬住對方的脖子,避免被母獅傷害。
在這壹點上,其他的貓也會,比如家貓。家貓繁殖後代時,公貓會咬母貓的脖子。但交配後,公貓要迅速躲避,否則會遭受母貓無情的鏈腿。
獅王的勝利對於壹夫多妻制的生物來說,大部分雄性都可以有交配的機會,但是獅子的世界是所有國王的。我們知道獅子是有發情期的,而在發情期,公獅通過外部特征很容易識別出是哪只母獅在發情期,然後會跟在它身邊,與之交配。甚至雌獅在捕獵的時候,雄獅也會幹擾它們,只想著交配。正因為如此,母獅生下的後代大部分是獅王的後代,少部分是種群中其他獅子的後代。
很多人認為壹個獅群只有壹個獅王。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獅子是由2-3只獅子組成的。這些獅子都有血緣關系,但只有獅子王有絕對的交配權。其他獅子只能發現,留下後代的幾率很小。
家貓在這壹點上就不壹樣了。大部分家貓都是獨居,所以交配時往往會壹夫多妻。據觀察,同壹只母貓的後代中有四個不同的品種,這意味著這些貓至少有四個不同的父親。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後代的遺傳多樣性,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獅子王雖然更大更壯,但並不參加狩獵,甚至在母獅努力搶奪獵物後,它們也會優先考慮獵物。所以狩獵和養育後代的工作就由母獅來承擔了。
幼獅死亡率高是因為母獅獨特的發情機制,獅子是頂級捕食者,對環境變化很敏感。壹旦局部能量降低,幼獅的死亡率會明顯增加。
幼崽在6-7個月左右斷奶,這時身上的斑點會逐漸消失。獅子在2歲左右性成熟,壹般會永遠留在同壹個種群。公獅要到5-6歲才能性成熟,但在2-3歲左右,公獅就會離開自己原來的部落,通過爭鬥加入其他獅群。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近親繁殖,但是由於公獅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在離家的時候獵取足夠的獵物,所以公獅的死亡率很高,甚至達到90%。
如果幸存的獅子足夠強大,它們會挑戰獅王的地位。當然,有時候也會和其他兄弟聯手挑戰獅王的地位。壹旦成功,他們將重演新獅王上任後半年內殺死幼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