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所好,下必流行,當時藏玉賞玉在宮廷內外成為時尚,玉器也成為大臣們進貢的熱門物品。
參考:CCTV-故宮-故宮藏玉
清代玉器生產以乾隆24年(1759年)至嘉慶18年(1803年)為鼎盛時期。乾隆皇帝愛玉成癖,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於玉器生產和收藏,藏品頗豐。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上萬件玉器中,多半都是乾隆時期收藏的。
乾隆尤其喜愛“三代”古玉,親自組織收集,並鑒別定級,對其中佳品題詩詠贊,命工匠鐫刻在壹些玉器上。乾隆禦題的約800首詠玉詩中,有60余首是詠誦周朝或漢代玉璧的。
乾隆還是玉器的最大“造假者”。據養心殿造辦處記載,乾隆8年(1743年)正月二十七,乾隆帝命造辦處按《考古圖》所載玉辟邪兩件、璊玉馬壹件、玄玉驄壹件、琥壹件、仙人壹件之尺寸、各仿做壹件;同年十壹月初七,命在壹件碧玉虎右腿裏刻“十三”,在木座上面刻隸字“宣和玉玩”,底面刻篆字“伯時珍藏”。乾隆皇帝的愛玉、藏玉行為必然帶動全國上下的玉器收藏風氣。後來有名的琉璃廠古玩和廊房二條玉器街均屬乾隆年間形成。
參考:CCTV-國家地理-玉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