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裏的老人總喜歡藏東藏西的,經常都是家裏的壹些比較珍貴的古玩或者壹些糧食之類的,幾乎是各個種類的東西都有。但是明知道這些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他們還是很執著的去存著,其中不僅是因為傳統思想的影響,還有更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值得我們去關註,去探討。
壹、家族概念的影響其實國人愛存東西,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愛存東西的原因是因為家族概念的根深蒂固。就像老人經常說的眼淚總是向下流是壹樣的,他們存東西是為了後代能有壹定的物質基礎哪怕只是幾個月的糧食也是好的。另外,家族概念的另壹個特征就是聯系的緊密,那麽存壹定的東西也是在家族有困難的時候互相接濟壹下。這就是中國人最小的救災精神。
二、古時候戰亂頻繁古時候在封建社會,王朝的更替是比現代快的多的。而且在和平時期,地方與地方之間也會有壹些貴族時不時挑起事情,所以動亂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那麽,為了防止戰爭帶來的荒年,所以古人從很早開始就養成了存東西的習慣。此外,即使是沒有動蕩,存東西也能防止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給脆弱的小農經濟帶來的影響。
三、勤儉節約的美德影響正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我國自古有之,在歷史上壹部分君王也有勤儉愛民的習慣。最著名的是漢朝初年的文景之治,漢文帝甚至連衣服都是縫縫補補再穿的,所以下面的百姓自然也紛紛效仿。也是在這種美德的影響下,中國人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所以在多余的時候就存點,節約多壹點。最後,這種壹點壹滴存東西的習慣能夠讓中華民族走的更遠,畢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有準備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