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瓷是陶器和瓷器制品的總稱。陶器是用粘土制成,經700℃~800℃燒制而成,是壹種不上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陳設品。中國是陶瓷的故鄉。
2.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制作陶器。這壹時期仰韶文化的制陶業發達,其中的人面、魚紋、鹿紋、蛙紋、鳥紋等形象生動傳神,很多都是藝術珍品,如水鳥啄魚紋船壺、人面紋彩陶壺、魚蛙紋彩陶壺等。
3.蛋殼黑陶是山東龍山文化特有的象征性陶器。蛋殼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被考古界譽為“地球文明四年前最精美的制作”。
4.周朝是陶器發展的壹個重要階段,陶器在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到了東漢,釉陶已經發展到較高的水平,陶器開始向瓷器過渡。
5.隋唐時期,陶瓷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三彩唐朝是它的標誌。因經常使用黃、綠、棕三色而得名,分為器皿、人物、動物等。它是中國古代陶瓷技術的傑作。
6.宋代是中國瓷業極其輝煌的時期。這壹時期,國內外湧現出許多著名的瓷窯。其中五大名窯,最著名的尤、關、葛、鈞,專門寫了壹篇文章。
7.元代制瓷技術仍有創新,出現了青花瓷和釉下紅技術。明代以前陶瓷的釉色以藍色為主,明代以後以白瓷為主。在康乾盛世,中國的制瓷技術達到了歷史巔峰。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