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紅山文化:C形玉龍
中國第壹條玉龍,當之無愧地屬於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紅山文化中的C形玉龍:玉龍高26厘米,又名“豬嘴玉龍”,距今6660年至5000年,是中國最早、最大的龍形玉器。
玉龍上刻有豬頭、馬鬃毛、蛇身。它的身體呈“C”字形卷曲,頭尾明顯分離,與甲骨文中的“龍”字十分相似,尤其是其頸脊處有壹個飄逸的長領,十分獨特。
二、商代晚期:金沙太陽神鳥
商周太陽鳥金飾是商周時期的金器。2001出土於金沙村,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商周太陽神鳥金飾為圓形薄片,外徑12.5cm,內徑5.29cm,厚0.02cm,重20g。
圖案分為兩層,內層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線;外層由四只相同的鳥組成,逆時針飛行。目前,商周時期的太陽神鳥金紋飾被國家文物指定為中華文化遺產的象征。
三、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劍
春秋末期越國青銅器——狗簡佩筠劍,為國家壹級文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寬4.6厘米。劍身布滿規則的黑色菱形隱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嶽鳩淺(練)自行劍”的鳥印銘文。
劍匣正面鑲嵌藍色玻璃,背面鑲嵌綠松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劍體現了當時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譽為“天下第壹劍”。它是青銅兵器中的珍品,對研究越國歷史,了解我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和鑄造文字具有重要價值。
四、春秋戰國時期:曾侯乙銅像盤
尊盤集成壹器,頂端稱為尊,高30.1 cm,直徑25cm;下面是壹個高23.5厘米,直徑58厘米的大盤子。整套器物飾有84條龍,80個盤子,制作復雜,造型美觀,極盡奢華。尤其是鏤空裝飾有好幾層,精致華麗,采用失蠟法鑄造,堪稱鬼斧神工。
戰國曾侯乙銅像盤是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為復雜精美的壹件,代表了我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高峰。
五、西漢:玉佩刻龍鳳紋重環。
這件展品是西漢時期的文物。玉佩,刻有龍鳳圖案,直徑10.6厘米,厚0.5厘米,原本蓋在墓主人兜帽的右眼上。分內外兩環,內環雕壹只遊龍,外環雕壹只鳳鳥,站在遊龍伸出的前爪上。龍尾、後爪伸出內圈,與鳳冠、尾羽相連,上下延伸,形成雕刻的卷雲圖案,悠閑地填滿外圈空間。
回頭看遊龍,鳳凰似乎在呢喃。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現收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六、唐代:金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直徑5.9厘米。材質上乘,利用玉石材質的俏麗紋理精雕細刻而成。杯體為角形動物頭,動物的角為杯柄,口部鑲嵌金帽,眼、耳、鼻精雕細刻。唐代獸首瑪瑙杯是迄今為止唯壹見到的精美玉雕。它是唐代最精美的玉器,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被列入第壹批禁止出國文物目錄。
七、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瓷。
唐代秘色瓷有平折邊,呈葵花狀,五個三角形曲邊下有凹紋,使口邊與盤體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間略向外折,器底凹陷,有灼痕。盤內畫青釉,外壁覆絹。。高4厘米,腹深3.4厘米,直徑25.3厘米,底徑14.5厘米,重800克。
釉面光滑光亮,釉層均勻,琺瑯彩光亮潤澤,給人壹種淡雅、柔和、幹凈、明亮的感覺。最令人驚嘆的是:別出心裁的凹底造型設計,在燈光照射下,盤中的明澈細膩,猶如壹泓清水,呈現出秘色瓷“水無中生有”的視覺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八、明代:孝皇後九龍九鳳鑲翡翠鳳冠首飾。
九龍九峰鳳冠是孝靖皇後王的專屬鳳冠,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鳳冠高27厘米,直徑23.7厘米,重2320克(約4公斤6兩)。皇冠上鑲嵌了超過65,438顆紅寶石和藍寶石,以及超過5,000顆珍珠。風格上基本繼承了宋代皇後用金銀鑲嵌珠寶的鳳冠制。鳳冠是中國古代女性首飾中最奢華的裝飾。
九、清代:乾隆金鑲寶金甌顧雍杯
清乾隆金鑲寶金甌顧雍杯是故宮在清乾隆時期的金器。金甌顧雍杯是清宮中罕見的帝王專用飲酒器皿,象征著清朝的疆域和政權。高12.5厘米,直徑8厘米。杯金,鼎,圓,直口。
在口部,有壹圈繞紋,中間壹面刻篆書“金甌顧雍”,壹面刻“乾隆年制”四字。外壁覆蓋著珍貴的花朵,雄蕊主要是珍珠、紅寶石和藍寶石。金杯鑄造後,光彩奪目,渾然天成,既彰顯了皇家的尊貴與奢華,又象征著吉祥與和平。
X.清朝:翡翠白菜
這種用玉磨成的白菜和真白菜壹模壹樣,而且當時聰明的工匠把白玉雕成了白菜身,玉雕成了綠葉,葉子上還雕了兩只蟲子。
這兩種昆蟲不是指純天然、無汙染、無農藥,而是指子孫眾多的兩種昆蟲:蚱蜢和螞蚱。白菜象征著女孩家庭的純真,家庭的美好。這顆白菜的長度:18.7厘米;寬度:9.1厘米;厚度:5.0厘米厚的翡翠白菜,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