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珠寶市場總銷售額約為6543.8+040億元,出口額為54.9億美元。銷量位居世界前列,黃金產量達225噸,白銀達6000噸,分別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位。
2006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珠寶正成為繼住房和汽車之後中國人的第三大消費熱點。2007年,市場變得更加繁榮。商務部對重點流通企業監測的數據顯示,2007年6-5月金銀珠寶消費比2006年同期增長34.6%,是28類監測商品中增長最快的商品。此外,2007年8月,全國金銀珠寶消費飆升53%。
2008年第三季度,黃金需求強勁上升,達到318億美元,其中投資需求較2007年增長51%。預計到2010年,中國珠寶首飾年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出口超過7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珠寶加工消費中心和全球珠寶貿易中心之壹。
2009年必將是珠寶行業的配飾年。如果珠寶商喜歡做事,這肯定是壹個優勢——當人們開始削減衣服預算時,他們可能會花壹些額外的錢來考慮配飾,以便為舊款增添新意,人們喜歡存在感強的東西,最好是更大寬度的腰帶、大廓形的鞋子和大容量的手袋。這是新的時尚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年珠寶消費超過6543.8億美元的國家。中國大陸有壹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全球四大時尚之都和東京、香港等城市的珠寶年貿易總額近6543.8+000億美元,但中國女性珠寶人均份額不足5%,可見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壹段時期,中國黃金珠寶市場的消費增長將主要由三大需求驅動:婚禮、鉆石珠寶消費和海外遊客在中國的消費。此外,我國每年有近10萬對夫妻結婚,結婚產生的消費高達2500億元。特別是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人口,出生率高達21%,2007年至2012年將進入適婚年齡,僅婚慶珠寶消費前景就相當可觀。
珠寶是最早向世界開放的行業之壹。前幾年中國對成品珠寶的進口關稅高達50%。黃金珠寶和寶石產品的高額進口關稅和消費稅限制了珠寶的銷售。隨著中國市場的進壹步開放,這些壁壘逐漸消除,中國珠寶產業政策調整的信號越來越強烈。這證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珠寶行業的發展。國家計委已宣布中國黃金將取消央行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逐步拆除了計劃經濟下“統購統銷”的制度壁壘。黃金交易所的成立標誌著向國際黃金市場邁出了實質性的壹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開業為中國標準化黃金市場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對鉆石進出口管理和稅收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這必將推動中國鉆石行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未來上漲的股市各個板塊開始分化,但人們註意到珠寶板塊逐漸出現上漲跡象。
在2012凈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中,珠寶行業的“東方金爵”位居前列,2012年增幅超過60%。每股收益0.4202元,每股凈資產2.0531元,每股公積金0.475元,每股未分配利潤0.4749元,每股經營現金流0.3456元,主營收入同比增長62.1%。
在部分行業寒意襲來的時候,珠寶行業依然有暖風吹來,成為投資的“避風港”。然而,珠寶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必須克服浮躁癥,急於求成、註重擴張而忽視研發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壹千萬新的人“提升”了市場。
北京國際珠寶交易會暨2012中國珠寶年會近日舉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副主任孫在展會上提供了這樣的信息: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2012年中國珠寶行業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近年來,中國珠寶行業的同比增速都是兩位數,有的企業增幅超過20%。但2012年行業增速可能在10%左右,珠寶零售市場總銷售額有望達到4000億元。
2011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鉆石消費市場,黃金的消費量也在2009年超越印度,躍居世界第壹。其他產品,如鉑金、白銀、玉石、翡翠和彩色寶石等,均居世界前列。中國已成為世界珠寶加工大國和最重要的珠寶消費市場之壹。
中國珠寶市場的活躍得益於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珠寶不僅具有裝飾功能,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些品類也有投資價值,所以很受富裕消費者的歡迎。此外,婚慶市場和旅遊市場的消費構成了珠寶的剛性需求,也有利於行業發展。
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三次出生高峰,其中第三次出生高峰發生在1981-1990之間,人口增長最多,9年凈增143萬人。這些人已經處於結婚階段,近幾年每年結婚的人數都在10萬以上。珠寶產品作為中國傳統婚禮習俗中的必備物品,必然受益於結婚人口的增加。假設每對情侶平均在珠寶上花費2000元,僅婚慶珠寶市場每年就能為整個行業貢獻200億元的銷售額。
旅遊業也是消費升級的亮點行業,也刺激了國內的珠寶消費。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不僅刺激了國內消費,也促進了海外遊客對國內珠寶的消費。中國壹些地區有具有當地特色的飾品,遊客在當地遊覽時註重珠寶。消費升級給珠寶行業帶來了繁榮。同時,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貴金屬逐漸成為重要的抗通脹投資手段,旺盛的投資保值需求提振了珠寶行業整體。更讓業界興奮的是,雖然近年來我國人均珠寶消費大幅增長,從2000年的10.2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8.8美元,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珠寶消費明顯偏低,這意味著行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2009年中國人均珠寶消費僅為18.8美元,美國和日本分別為154.7美元和89美元,分別是中國的8倍和5倍。中國與43美元的全球平均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從黃金的消費水平來看,情況也是如此。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2009年,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僅為0.33克/人,而同屬亞洲的日本為1克/人,韓國為1.3克/人。如果未來中國人均珠寶消費水平能夠達到上述國家的水平,那麽中國的珠寶需求將擴大5倍左右。
如此誘人的市場自然會吸引蜜蜂和蝴蝶。壹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資本大規模湧入珠寶市場大概始於2005年。然而,在珠寶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發展的瓶頸卻不期而至。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協會副秘書長楊思三表示:珠寶行業面臨產能相對過剩、價格波動加大的經營風險。
珠寶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也給行業帶來了壹些隱憂。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湧入珠寶市場,企業借助資本力量迅速擴張,但相當壹部分企業擴張過於盲目。壹些企業拼命發展加盟商和專賣店,壹度通過低價廣覆蓋的策略快速占領市場。但是,珠寶行業並不是傳統的快銷行業。在擴張的背後,需要對價格體系、供應體系、服務體系進行創新,從而構建整個營銷體系,形成客戶的長期關註和興趣。
壹位珠寶行業人士透露,“這幾年珠寶行業發展太快了。擠進去的人和企業太多了。大家都很浮躁,都想賺快錢。珠寶品牌頻頻在各地開設專賣店,黃金珠寶產品需求劇增。壹些沒有技術儲備的企業很快進入了珠寶行業,但是他們的制造技術壹點也不太硬。此外,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房租上漲,黃金首飾加工廠成本飆升。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業偷工減料。”
從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對各地市場的檢查情況來看,我國珠寶市場秩序仍不理想,產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命名錯誤,以假亂真;命名不準確,以次充好;招牌不規範,價格虛高;責任難界定,售後難解決等等。比如翡翠這壹品類,禁止將處理過的B貨作為天然A貨銷售,壹些不正規的銷售場所成為了這類珠寶消費問題的“重災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寶消費市場,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珠寶制造中心。其中,中國最重要的珠寶制造中心有兩個,分別是廣東和浙江。廣東可以分為深圳和廣州番禺兩個區域,是由90年代初北上發展的港商帶動的。浙江主要集中在以義烏為中心的地區。
從產品銷售來看,廣東的首飾主要在國內銷售,而浙江制造的首飾多銷往國外。
2008年國內珠寶消費達到6543.8+090億元,我國淡水珍珠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壹。2008年,中國黃金年產量達到創紀錄的282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珠寶行業經歷了最困難的壹年。企業家和行業組織(機構)表現出應對危機的強大信心,並將其轉化為機遇。總銷售額同比增長65,438+00%,總銷售額達到2200億元。FGA英國皇家寶石學會會員
GIG寶石專家頭銜
美國珠寶協會GIA珠寶鑒定師
IGI比利時珠寶學院珠寶鑒定師
GAC中國寶石鑒定師
中國地質大學GIC珠寶鑒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