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雕藝術與其它工藝門類壹樣,在積累若幹年的實踐經驗之後,對基本技能的把握都能夠達到壹定的高度,這是作為壹個合格的硯雕藝人的首要條件,也是基本條件。但如若想要成為壹位制硯大師,不僅要能夠賦予壹方硯石巧奪天工的雕飾及高雅的文化氣質,更要能夠以特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來表現出壹塊原石的天然美的本色,能夠讓觀者體會到硯石鮮活的生命力以及它想要對觀者傾述的情感和故事。
硯雕工藝可以分開來談,工是基礎,藝是境界。各種藝術創作都需要紮實的基礎,包括書法、繪畫、雕刻等,首先要從基礎技能的訓練開始。想要歷練成為壹名制硯大師也需要從對圓刀、平刀的使用方法以及硯師對臂力、腕力、指力大小、緩急的把握等基礎功課入手。否則即使有超脫世俗的藝術設計理念,也無法通過技藝進行完美地表達,這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當刻硯者的雕刻技能經過歷練達到壹定的極限之後,對制硯藝人來講在紮實熟練的基礎之上充分理解石質、石品的特色、提升對藝的感悟則更為重要,這樣才能在不破壞硯石自然之美的前提下得心應手地進行藝術創作。“這既是硯雕藝人乃至制硯大師對壹方有天然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精靈――硯石的尊重,也是對硯藝術創作應該抱有的壹份虔誠!”
藝,指的是作者的藝術素養在創作理念上的體現,它不拘泥於寬度和廣度的界限,可以延伸並穿梭到與藝術相關的各個領域空間。正如繪畫大師李可染九十高齡時曾說:“我到這個年紀,才感覺自己畫畫剛剛入門。”也正是藝術家對“藝”的理解沒有止境,從而使得藝術可以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硯雕家對‘藝’的理解也應該是這樣,要無止境的汲取,時刻感受到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的不足,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制作出硯雕精品。
要之,壹個合格的制硯藝術家,必須具備壹定的美術造型能力及掌握熟練的硯雕技能,加之文學修養的陶鑄,進而追求作品的文化意蘊乃至深邃的哲理性,完美體現出硯的民族氣質、人文精神。
硯的兩大功能,實用性與觀賞性,對當代藏硯家來說,尤其註重硯臺款式的觀賞性。壹方款式優雅的精品硯臺,在增添書房案桌靈氣的同時也要具有獨特的觀賞性,自然會成為藏家的最愛。硯石的天然紋理加上硯雕家”點石成金“般的工藝雕飾,在凝聚了自然美感和人文氣息的基礎上才能調動藏家的收藏激情。
石材質地細膩溫潤是壹方好硯的基礎標準,而石品的觀賞價值對壹方硯材的身價更具有決定性因素。石品,是硯石表面天然形成的直觀紋理,品種多樣,姿態萬千,是體現硯石美感的主要特征之壹,也是評判硯石好壞的標準之壹。石品的多樣能夠增添更多的審美趣味,端硯、歙硯石品豐富,品類繁多,收藏幾十方也可以品種絕不雷同,這也是端硯、歙硯名冠硯林的壹個重要原因。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硯臺收藏家對石質、石品的審美需求也有壹定的變化,很多藏家僅傾向於喜愛某種硯石的某種石品。藏家對石品的愛好變化自古就有,壹段時期註重內斂與含蓄,壹段時期追求奢華與艷麗。如宋高宗就主張端石純凈無紋最漂亮,連石眼都認為多余,但歷代的多數藏硯家還是推崇端硯石眼,當今壹方老坑有眼端硯已是千金難求。所以,雖然個人喜好不同和側重點不同,但是對硯臺石品、坑口品質的評判在主流硯界還是有壹個比較趨同的客觀標準存在。
當代硯臺的雕刻工藝有壹定的地域文化差別,有粵工、歙工、蘇工、海派等通俗叫法,各有特點,較有代表性。其它硯種如松花硯流行仿刻清代宮廷硯,歷史不長但近年來已有壹定影響力的苴卻硯卻很受歙硯工藝的影響。從文化屬性上分,也可分為文人硯、宮廷硯、民俗硯等,文人硯以追求書卷氣見長,宮廷硯以取材精美、雕刻精美為主,民俗硯的特點則是富有民間趣味。
硯的外形不外乎隨形(周邊自然形)、規矩形(長、方、橢圓等人工切割成的外形),規矩形如方形硯因其形制規整而對硯師的發揮空間局限性較大,因此,比較適合雕刻壹些比較整齊規範的圖案,如青銅器紋飾等仿古圖案,顯得古樸莊重。意味、氣韻相比之下少壹些。隨形硯臺,因為外形變化萬千,鬼斧神工,天然意蘊濃厚。利用硯石的紋理和顏色進行俏色巧是增添硯石美感的壹種常見硯雕手法,很富有趣味性。
文革之後國內從事硯雕工作的有相當部分的藝人都是從石雕、磚雕所轉行,而且均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技藝,因此,如硯池的開法及硯堂的規格等具有規律性和原則性的傳統硯雕工藝原素傳承下來的甚少。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硯文化學者、收藏家和硯雕家對硯文化補救工作的進行以及審美品味和藝術造詣的提升,帶有傳統硯文化氣息,講究雕工內涵、文化提煉的硯臺佳作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
硯雕圖飾與人文題材相結合是制硯藝術的壹個永恒主題,如自宋代開始已經出現並延續至今以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曲水流觴“為題材的蘭亭硯。另外,硯雕藝術與書畫藝術、建築藝術、雕塑藝術乃至碑刻藝術等形式的藝術跨界結合,也受到硯雕家的高度重視和藏硯家的普遍關註。”雲龍“題材自明清以來就是端硯工藝比較盛行的主題,追求工藝繁縟。歙硯以素雅圖案居多,推崇書卷氣。紅絲硯質地較硬,雕刻圖案也以簡樸為主。洮河硯因為受到地域文化的局限,雕刻內容以民俗題材為主。古代很有名的澄泥硯,因為材質不具有稀缺性、古法工藝久已失傳等原因,在今天已變成壹種旅遊工藝品。當下各地硯雕界都出現壹種比較泛濫的現象,由於作者的文學基礎較差,只能抄襲古人詩詞並密集的羅列在硯臺上,字少功底、詞不達意,只能算壹種偽文人硯。
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是當代制硯工藝主要的價值屬性,但是有些硯臺雖有經濟價值卻缺乏文化價。客觀地說,雖然社會在進步,信息迅捷,交流方便,硯雕藝人的技藝、藏硯家的鑒賞水平都有長足的進步,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如”文革“造成的傳統文化斷層等),現今國內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很少,多數為投資獲取經濟價值的文化商人、古玩從行人員,炒作現象也在市場中有意識或無意識迅速展開,由於買硯或者說藏硯的主要群體審美水平與文化素養參差不齊,買賣轉手的硯臺多為俗工瑣刻。有鑒於此,必須強調的是:硯文化,是承載在硯上的文化屬性,壹方有生命的硯臺,必然是文化含量高的硯臺,因此,註重硯雕作品的文化含量、超前的市場預見及審美眼光,是收藏當代的硯臺能夠在之後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