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琉璃廠是壹條土路,街道兩旁都是壹家挨壹家的低矮店鋪,書店裏那時沒有櫃臺和收款臺。壹兩間門臉的書店裏,壹進門四壁都是書架,擺滿了書籍,每本書都附有標簽,上邊寫明書目和價目。裏間屋的臨窗都。有壹張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兩旁是太師椅,壁間懸掛著對聯,對聯內容都離不開書——“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有關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還有不少聯上字不好認,大都忘記了。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那時“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後來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稱“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的,因為要玩這些古玩藝兒,不是壹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須具備些歷史文化知識才行,其意義比“古玩”還廣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僅僅是古的。古玩鋪都是為富人有權勢者預備的,壹般窮讀書人是不敢問津的。在《藤陰雜記》中有程晉芳移民,以詩寄袁枚,詩中有“勢家歇馬評珍玩,冷客攤前向故書”句,就說明古玩鋪歷來都是權勢豪紳者光顧的地方,壹般人只能在舊書攤裏選些物美價廉的舊書而已。
民國以來的琉璃廠,書店、古玩等業早已衰落,特別是北京淪陷時期,所有書店都是奄奄壹息,許多店鋪紛紛倒閉,正如當年《故都竹枝詞》中所雲:“閱肆張羅雀掠門,海王村果靜如林。空閑海估尊哥定,待價千年畫宋元”,壹片蕭條景象。
詞中的海王村,即今東琉璃廠西口路北的中國書店和古玩商店處,當年叫“海王村公園”。園門前左邊,有壹家照相館,掛有名畫家肖像,懸於門前。其中齊白石先生的像,身穿翻面狐裘,頭戴黑紫羔的土耳其式冬帽,手持壹把扇子。相片上有白石自撰數語:“搖扇可以消夏,著裘可以禦涼,二者日日須防,任人竊笑癲狂。”以顯示畫家孤僻、耿直的情性。此照也是琉璃廠壹景,總有些人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