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漿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壹件鄉下老農用了多年的鋤頭木把子,木面光滑細潤如玉. 還有生活中使用多年的工具,與手的接觸面都是細潤柔亮的,這種顯現就是瓷器包漿。
瓷器的潤光多指傳世年久之器,而寶光嚴格意義上說,應屬官器之品,釉面融入了寶石粉或者說經過改良後的假寶石,而這類器釉面下方,在陽光下可閃爍出五彩之光,如同珠光寶氣之感,這種光為寶光,這類器傳世出土皆有,傳世器壹般無刺目之光,但從未使用過的出土器則有刺目之光,細分能辨清,否則會將假器的賊光混為壹談。而賊光之器,便是純假之器,並同時未經做舊處理,器表會出現的光為賊光。 潤光之分,應當說古瓷經傳世,使用年久的器物,經日久天長的使用、擦拭,以及大自然的冷熱變化,從而瓷中的玉質乳脂和瑪瑙類得油脂,以及釉面本身石英類脂液在不斷的溢泛於表面,形成溫潤的乳油之光,而當他們在微生物的參與下,使用年代越久的瑞光變化越厚實,相對而言,同時代同窯口的器物,以同壹材料為例相對來說,入瑪瑙等多的潤度更明顯,但拋開同窯口,同類器則相對胎質越致密釉面材質越優良,反而潤光包漿層便薄,這是由於過於精良的胎質與釉面反而因質地細密,內部的玉結化不易溢泛出所致,這是壹定的。而寶光過多的會出現,在這類器物上。相對來說,由於這類器物多為精良宮中禦器,自然稀有,所以斷時較難,僅從釉面光澤上斷,多則會將其斷在賊光之列。而賊光與寶光的根本區別,是寶光出自於釉中,而賊光源於釉表,如果能將此分辨清,那麽對辨真識假極為有力於收藏高層次的步入和收藏品味的提升。
現今的收藏群體,總體還是壹種認粗不認精的現狀,事實上最終人們會明白,無論過去還是現今,精品是壹個時代的巔峰之作,他們是當時集大成者,和壹般太壹般的器物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相信這壹定論會被藏家所認識和接受,器物的潤光、寶光和賊光,最終在收藏品味提高後將會分清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