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廣東澄海市東裏鎮的壹個小村,上世紀初,赫然標入了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饒平、南澳四縣(市)在樟林交匯。
這裏,海闊江寬,宋代就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中心。明萬歷年間(1573-1619)近海漁業大有發展,這裏迅速成為“漁鮮盈市”的埠頭,樟林開始名播潮州。
清開海禁,沿海各省商賈漁船,來往更加頻繁。因廣東商船大桅桿上部及船頭均油紅漆,故有“紅頭船”之稱。
當時,紅頭船隊從這裏出發,浩浩蕩蕩,揚帆遠征,成為樟林港的壹大特色。時至今日,人們提到紅頭船,仍會聯想到當年樟林港碼頭上,千千萬萬華僑先輩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的情景。
紅頭船事業的發展,使樟林港日益繁榮昌盛,外地客商紛紛前來。壹時間,檣櫓如林,商賈似雲。
樟林埠,被喻為“通洋總匯之地”。
2. 樟林古港和大自然連在壹起的350字作文樟林,廣東澄海市東裏鎮的壹個小村,上世紀初,赫然標入了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饒平、南澳四縣(市)在樟林交匯。
這裏,海闊江寬,宋代就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中心。明萬歷年間(1573-1619)近海漁業大有發展,這裏迅速成為“漁鮮盈市”的埠頭,樟林開始名播潮州。
清開海禁,沿海各省商賈漁船,來往更加頻繁。因廣東商船大桅桿上部及船頭均油紅漆,故有“紅頭船”之稱。
當時,紅頭船隊從這裏出發,浩浩蕩蕩,揚帆遠征,成為樟林港的壹大特色。時至今日,人們提到紅頭船,仍會聯想到當年樟林港碼頭上,千千萬萬華僑先輩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的情景。
紅頭船事業的發展,使樟林港日益繁榮昌盛,外地客商紛紛前來。壹時間,檣櫓如林,商賈似雲。
樟林埠,被喻為“通洋總匯之地”。
3. 澄海大自然與樟林古港遊記作文美麗的澄海大自然澄海大自然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是人們旅遊的好去處,那裏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剛走到門口,撲入眼簾的就是掛在門上的四盞大紅燈籠,整個景點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讓來這兒的遊客壹開始就興奮不已.走進大門,正中央有壹個橢圓形的噴水池,池水清得可見池底的沙石.在陽光照耀下,池面上顯得波光粼粼,像壹面金光閃閃的鏡子.中間的水柱猶如壹朵綻開的牽牛花,時而沖到半空中,欣然怒放;時而潛入地下,好像壹個害羞的小姑娘.周圍的小水柱形態萬千,有的像兩個老人在談天說地,有的像兩個很久沒見過的老朋友,熱情地握著手,還有的像兩個小女孩在跳孔雀舞……透過噴水池往後看,斜斜的草坪上有六個用花拼成的字,分別是:“大自然歡迎您!” 放眼望去,大自然是壹個綠色的海洋,到處都是樹木,壹棵棵,壹片片,高大的松樹像壹位位士兵,保護著大自然.榕樹爺爺還留了壹根根長長的“胡須”呢!大自然裏的樹葉是五顏六色的,有紅的、綠的、黃的……美麗無比! 園內還有孩子們最喜愛的水上樂園.大人小孩都會迫不及待地脫掉鞋子,爭先恐後地在浮板上行走.要是壹不小心就會掉進水裏,那非得成“落湯雞”.要想順利通過,就得膽大心細哦! 啊!大自然真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4. 樟林古港的有關資料地理位置
號稱紅頭船故鄉的樟林古港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裏樟林。古港遺址東起新興街,西熠墩腳,南起葉厝園,北至天後宮,占地面積4.6平方公裏。
港口發展的歷史
據樟林天後宮碑記、樟林擴埠碑記,風伯廟碑記等記載:樟林古港於明天啟三年(1523年)創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巡檢司,乾隆、嘉慶年間達到港口全盛期,其時港口規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線北通福建、臺灣、杭州、寧波、上海、山東、天前粵東第壹大港,史稱樟林港是"粵東通洋總匯。" 古港遺址現保留有潮汕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宮" (天後宮)並有"藏資樓"、"永定樓"、"貨棧街(新興街)"、"觀海樓"、"風伯廟"、"關部稅口"、"巡檢司舊址"、行鋪、棧房等遺跡和壹批石刻碑記,其中"天後宮"保存的碑記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壹座古港亭,吳南生題"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寫碑記,碑文如下:這裏矗著壹座古色古香的碑亭,紀錄著人間的風雲和歷史的滄桑。樟林現在是壹個內陸鄉鎮,然而歷史上,它曾經是粵東第壹大港。
5. 樟樹作文樟樹有四五層樓那麽高,要壹兩人才合抱的攏,樹冠枝繁葉茂,青翠於滴,樟樹的樹幹象壹條條龍壹樣,似乎隨時準備騰空而起。
夏日,烈日炎炎,樟樹就象壹把綠絨大傘,為盛涼的人擋住強烈的陽光,把炎熱給自己,把涼爽送給人們。樟樹也把自己的身軀送給鳥兒築巢,鳥兒搭好了巢,又在樹上捉蟲,餵養後代。
樟樹吸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無時無刻地供給人們生存必需的氧氣。樟樹還可以防止自然災害,起洪水時,洪水經過樹的阻擋,變得非常脆弱,不會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隱患.每當微風吹來,樟樹那撲鼻的清香便隨著風兒飄蕩到校園的每壹個角落,使整個校園都芳香撲鼻。
樟樹給人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提煉出樟腦、樟油,是醫藥、化工、香料、防腐、農藥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是制肥皂的良好原料。
樟樹還可以凈化空氣、抵消噪音……樟樹的根深深地紮在土裏,任憑風吹雨打也毫不動搖.冬天,刺骨的寒風象壹把鐵鉗,撕扯著樟樹的身軀,這時樟樹寧折不屈精神體現出來了,樟樹雖然樹枝被折斷,但是樟樹的身軀絲毫沒有彎曲。樟樹如黎明的晨光,感染、震動了周圍的空氣,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這股頑強的生命力,使我心中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樟樹啊,樟樹啊,我愛妳的生機勃勃,更愛妳的無私奉獻.。
6. 大樟樹作文大樟樹在我們學校中間,聳立著壹棵高大的樟樹,遠遠望去,它像壹位筆挺的衛兵,保護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的校園。
大樟樹在我校歷史悠久,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但因為大樟樹長在操場中央,給同學們的活動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校長曾幾次提出砍伐掉這壹棵“千年”老樟樹,可是都遇到我們頑強的抗議,這說明,我們大家都從心底裏喜歡這棵大樟樹啊!大樟樹高大粗壯,像壹個力大無比的壯漢。
它的樹幹分出樹枝,樹枝又長出小樹枝,就這樣,壹層又壹層,最後每壹個小樹枝上都長滿了綠葉,壹片挨著壹片,不留壹點兒空隙,也沒有重疊起來。如果妳走進我們的校園,第壹眼看到的壹定就是這個“衛兵”,它的每壹根樹枝仿佛就是壹只手,正在熱情地向妳打招呼;而樹幹上的兩個大大的膿包,活像壹對眼睛,正在向妳微笑呢。
春天,大樟樹抽出新的枝條,長出碧綠、翠嫩的新葉,這時,鳥兒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大樟樹吸引過來,在它上面安家、玩耍,有時還歡快地唱著歌呢。夏天,大樟樹生長得更加茂盛,去年光禿禿的樹枝頓時變得綠樹成蔭,許許多多的人們來到大樟樹下乘涼、聊天。
秋天,大樟樹的葉子逐漸枯萎,這時,樹下壹地的樹葉,給人壹種身在樹林的感覺。冬天,操場上雪白壹片,其它的樹因“感冒”而讓樹葉都掉光了,只有大樟樹仍然頑強地站立在那兒,默默地,不出聲。
大樟樹壹年四季風景如畫,說也說不盡,寫也寫不完。更妙的是,它還有很多用處,比如:它是鳥兒們的家,它也是人們的太陽傘,而危急時它更是大家的救命樹……既然大樟樹有這麽多的好處,那麽我們應該保護它、愛護它,做壹名文明的好學生。
我愛我的學校,更愛這棵粗壯的大樟樹。
7. 寫樟樹的作文我愛路邊的香樟樹 - 寫景作文 今天,我來到爺爺家去,走在路邊,心身十分輕松,突然壹股清涼涼的香味直往鼻子裏鉆,聽爺爺說,這是香樟樹,啊!難怪這麽香呢!只見它大概有4米高,樹幹很堅硬,這棵樹的年歲已有十年多了,有的還活了100多年呢!雖然它的樹幹不算粗,但是,妳搖搖它,卻只微微擺動,看來它很堅固,那棕色的雖然不好看,但是仿佛它增加了幾番不平凡的色彩.它的樹枝伸得很長.太陽照射時,它伸長是為了擁抱太陽;下雨時,它伸長是為了給自己打痛痛快地洗把澡;下雪時,是為了給自己打扮壹下,穿上潔白的盛裝,更是為了殺死那些害蟲,給人們帶來彌漫的香味,消除疲勞;而下冰雹時,卻像給它的壹次特訓,讓它能夠有不屈服的精神和更加挺拔的身軀.它有壹身的保護衣,全身都不能讓蟲蛀.我疑惑地問爺爺:“爺爺,樟樹他不能讓蟲蛀,有什麽決竅?”爺爺說:“這不是決竅,只是壹種自身的本能”,本能?是啊!老天爺對他的賞賜,讓他能夠殺死蟲子,然後,制造氣,又能散發香味,它就是在無私的奉獻.它的葉子壹年四季都是綠的,用它樹幹做成箱子,在裏面放放衣服,拿出來就會很香.而且,如果它的葉子摘下來,經過提煉,就能煉成防止蛀蟲的樟腦丸,魯迅從小憤發讀書,書能保管地那麽好,那麽新,就是因為他在木箱子裏放了幾顆樟腦丸,所以書就保管地很好.弟弟采了幾片香樟樹的葉子,把它放在壹本書裏,壹個星期後,就壓地很硬,變成壹個精美的小書簽,聞壹聞還有壹股特別的香味,真是招人喜愛,它的不可思議還有壹點,只要香樟樹上的果實掉在地下,就會再長壹棵小樹,就和蒲公英似的,種子落在哪裏,它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所以香樟樹也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壹棵很平凡的樹,卻有這麽多的不平凡.我托著下巴在遐想:如果全世界都有香樟樹的話,那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會有著迷人的香味,那該多好啊!我愛路邊的香樟樹.。
8. 澄海樟林古港今日面貌樟林古港故址
樟林古港,位於今澄海市東裏鎮境內。她曾經是清代粵東地區商旅繁忙的“通洋總匯”,享譽海內外。至今,原來的海岸線雖已東移十多裏,但古港遺址猶存,對研究古港的光輝歷史、清代遠洋航海事、貿易以及對潮汕華僑先輩出國啟航聖地的紀念,都有極大的價值。
樟林之所以能成為粵東通洋總匯,是由它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決定的。辟港之先,樟林、東隴壹帶,屬閩粵海陸交通及邊防要地。宋代,這裏就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中心。明洪武三年(1370),水軍寨建石城設船塢、造戰艦,並訓練水軍,防守海道。樟東港口的商漁船出入繁忙,初步形成漁港。洪武十四年,朝廷於此設“東隴河泊所”,征收漁稅。嘉靖三十五年(1556),散居於樟林山邊的先輩,為發展生產,保聚黎庶,擇址“南涯新埔”創建寨城。明萬歷年間(1573-1619)近海漁業大有發展,並迅速聚集為“漁鮮盈市”的埠頭,附近各地,爭先來此上市,樟林開始名播潮州。清康熙初年劃界斥地,沿海居民內徙五十裏,澄海全縣撤裁,樟林“社散村荒”,黎民流離失所,康熙八年,才重返故鄉,再建家園,並於廢墟之上,修築石城。當局移東隴河泊所署於城內,並設右營守備署、樟林母汛、樟林鎮巡檢司、海關稅館、樟林急遞鋪等官署衙門加強管理,樟林開始迅速恢復,航海事業初具規模,逐步成為澄海北部的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的中心,為樟林港的發展和繁榮創造了條件。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初馳海禁,由“片帆不準入海”至“準其出入貿易”。故商民紛紛集資,造船出海。康熙六十壹年(1722),又準與暹羅進行大米貿易,樟林港遠洋航海事業遂應運而生,由漁業港猛轉為商業港。
海禁既開,海運事業熱潮隨之躍起。雍正七年(1729),樟林的東隴河泊所撤裁,改設樟林鎮巡檢司。此時,沿海各省商賈漁船,來往更加頻繁。為便於辨別、管理,雍正元年(1723),規定各省商、漁船的標識,並進行審批、登記、發牌,並隨時派兵船巡海稽查。因規定廣東商船大桅桿上部及船頭均油紅漆,(福建油綠漆)故粵船有“紅頭船”之稱。
“紅頭船”事業的發展,促使樟林港日益昌盛繁榮。樟林港於是重整了市容,修路建橋築碼頭,蓋建了許多埠鋪,外地客商紛紛來樟創業,形成擁有“八街六社”的樟林埠。期間,浩浩蕩蕩,揚帆遠征,走南闖北的紅頭船隊,成為樟林港的壹大特色。時至今日,人們提到“紅頭船”,就會聯想到當年樟林港碼頭上,千千萬萬華僑先輩背井離鄉飄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的情景。
以後,樟林又歷經自然和歷史的滄桑變化,成為沿海埠市,但她的遺跡猶存,依稀可辨,後代子孫訪址尋蹤,還算有處。
於今,在原來“紅頭船”出海的地方豎立壹塊刻有“樟林古港”的石碑。石碑附近,當年的許多建築物,如天後宮、南社港、新興街、永定樓、棧房建築群、風伯廟、山海雄鎮廟等等,有些已改為民居
有些雖經歲月風雨,破損有加但還清晰可變,成為人們旅遊觀光、重溫歷史接受教育的好地方。
(本文系汕頭大學圖書館特藏組根據李韶雄《清代粵東“通洋總匯”——樟林港》壹文及其它資料整理編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