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中國古代有哪些與黃金相關的東西?

中國古代有哪些與黃金相關的東西?

與太陽崇拜有關的黃金崇拜最早始於色目人。

壹般認為,對黃金的崇拜與太陽有關。古代人對太陽充滿了狂熱的崇拜。在他們看來,只有太陽能給人們帶來光明。而像太陽壹樣散發神秘光芒的黃金,就是太陽的化身。有了黃金,妳就有了太陽,妳就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財富。所以古代的國王都要穿黃袍,用貴重的黃金裝飾自己的大殿,希望能像太陽壹樣照耀大地,統壹全國。大約在鐵器時代,隨著黃金在交易過程中的使用,黃金的貨幣價值開始超過其圖騰意義,但無論如何,黃金仍然是權力和財富的化身。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以政權更叠頻繁的五代十國為背景。雖然那是壹個混亂的時代,但皇宮裏的貴族們還是很尊重醉生夢死的生活。盛唐留給我們的記憶是如此深刻,鼎盛之後的人很難接受平庸的生活。對黃金無限放大的崇拜,可以說是填補這種頹勢和極度失落的最好表現。

雖然對黃金的崇拜和迷戀是世界性的,但拜金的歷史並非起源於中國,而是源於紅海沿岸的古閃米特人,壹個崇拜太陽的民族。隨著色目人的不斷移民,形成了古埃及人、巴比倫人、迦南人、希伯來人、腓尼基人等,拜金觀念也進入了古代兩河流域、埃及半島、希臘半島等地區。到目前為止,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金飾是在古兩河流域的今天的伊拉克發現的,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古埃及人認為黃金是可以保護和延長壽命的聖物。

有壹張4000年前古埃及的黃金儲量圖,準確標註了尼羅河和紅海之間金礦的位置。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至公元前2494年)法老梅利盧布的墓中,發現了壹組金匠制作金器的雕刻,展示了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加工黃金的場景。世界上最知名、最精美的金器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圖坦卡蒙國王(約公元前1360年)的金面具、金座椅等金器。

此外,考古學家還先後發現了古代中亞的“大夏寶藏”、巴爾幹半島的保加利亞色雷斯墓寶藏和貝尼村的青銅時代黃金文化寶藏。在古希臘,有壹個由色雷斯人創造的邁錫尼文明,擁有高度發達的黃金制造業。從某種意義上說,黃金崇拜和黃金文化可以看作是古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壹。

古代的“金甲”實際上是用金線和黃緞制成的禮儀盔甲。

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黃金制品是甘肅玉門火燒溝夏墓出土的壹枚粗鑄金耳環(距今4000多年)。大多數學者認為,與古代西方顯著的黃金文化和崇拜相比,古代中國人似乎更癡迷於玉器,盡管在青銅時代(公元前365,438+000年至公元前65,438+0200年),黃金在中國被廣泛用於加工精美的產品。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我國出土的金器除了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金面具和金權杖外,大部分都是小飾品。就像聞名中外的馬王堆“金玉衣裳”壹樣,完全是用玉片做的,黃金只做線用。這和西方的金衣是完全不同的。工藝精湛,工藝精湛,可以說是中國黃金文化的主要特點。尤其是佛教器物的制作,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黃金器物達到了頂峰。古代以金銀銅幣(實際上是以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於明清時期的銀本位制。這是壹個銅標準系統。銅幣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銅錢的基本單位是“文”和“關(金)”,始終是1000文。宋朝財政吃緊的時候有800條,850條。還有打折兩元、當三錢、當十元等變相膨脹。比如楊誌殺牛二那段,牛二曾經是三錢讓楊誌試刀的。顧名思義,三錢用壹元錢當三錢,蔡京甚至花十元錢當宰相。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這些因素被忽略。

當討論古代貨幣時,我們通常使用這樣的假設:

1兩黃金=10兩白銀=10銅錢=10000銅錢。

雖然金銀銅匯率壹直在波動,但這個假設應該是基本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增玉先生曾在其《嶽飛新傳》第七章“戰勝”壹章中提到,朝廷給嶽飛的壹封省信:“第四,交石米六萬,軍用品四十萬。40萬元兌換成10萬兩白銀和5200兩黃金。當時,黃金和白銀還沒有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可見,南宋初期40萬兩銅錢相當於65438+10萬兩白銀,5000兩黃金,在數量級上基本符合上述假設。

討論貨幣購買力,首先要提到兩位著名專家的方法。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黃仁宇先生基本上是用黃金價格作為換算的基準。他基本上是基於1兩金幣= 10兩銀幣= 10兩銅幣的假設,計算出今天1銅幣的價值。王先生在《潛規則》壹書中,同時以米價和銀價為基準,並給出了兩個數字。另壹方面,王先生更喜歡采用從大米價格轉換而來的數據。

  • 上一篇:浙江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是5萬年前。
  • 下一篇:看那個玉煙嘴。是舊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