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運,不過是壹個無奈的借口。如果,讓妳穿越千年,跑到李清照身邊,對她說:“國家不幸,家庭幸。妳生活的這個時代,可以讓妳充分發揮妳作為作詞人的潛力,這個潛力會流傳到後世。還不錯!”我猜她可以吐妳壹臉。
那我們就看李清照能不能成為壹個沒有時代亂象的代名詞。我覺得這是毫無疑問的。
先是羞慚的走開,靠在門上回頭看,卻聞到了童年的味道。李清照出生於1084年。她出生在壹個書香門第和壹個官宦家庭。其父李,是繼蘇門之後的四學士之壹,1076年進士。他的母親王是仁宗時職業王的孫女。
這樣的家庭在當年絕對是上流社會。
這樣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很難優秀。她出生在家鄉濟南章丘,幼年隨父生活在大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
李清照的童年生活過得很好,完全是富家女的風格。“總記西亭日落,醉不知歸途。總是玩到盡興而歸,卻輸給了朱峰泳池深處的泳池。爭渡,開鷗鷺灘。”從這個詞可以看出她的少女時代。泛舟湖中,臥醉荷花,真是無憂無慮。
18歲前,李清照隨父母生活。有人認為此詞是李清照在18年前所作,並說李曾長期在京工作,應該是在汴京寫的。還有說“西亭”“蓮花”這些詞都是通稱,等等。
其實從詞義來看,這個詞充滿了懷舊,壹句“常記”就暴露了這個詞的記憶本質。什麽時候人們會經常回憶起過去壹些開心的事?這是快樂的時光嗎?不會,只有在人難過無聊沒什麽可擔心的時候。
題詞“如夢”難道不是最好的解釋嗎?壹切都像壹場夢,永遠過去了。
從宋代濟南有“西亭”的地名來看,她應該去過西亭,父親在汴京。李清照18歲之前不能回家探親兩次嗎?結了婚就記不住過去了嗎?正是因為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她在婚後更加懷念過去。
“輕春寒食日,玉爐沈裊裊殘煙。夢回山枕藏花。海燕將來打草,蔣梅已過柳絮棉。黃昏打濕秋千。”(轉發“浣溪沙”)看!她的少女時代是多麽無憂無慮,還帶著壹點淡淡的,如果沒有什麽悲傷的想法,這應該是她最美好的歲月!
可惜當時沒有相機。如果用現代女演員來比較,我覺得此時的李清照應該有點像《粉紅女郎》裏的哈妹,歪著眼睛,有壹種“羞走倚門,卻聞童年”的調皮意味。
第二,妳知不知道應該是建中靖年(1101),李清照嫁給趙明誠,那年21歲。趙明誠是當時宰相趙挺之的兒子,李清照也合適。從當時趙家的地位來看,李清照的門閥更低。
事實上,李清照的婚姻也夾雜著壹些政治婚姻。
李清照的父親李是蘇軾門下的黨員,而趙明誠的父親則是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和黨員的對頭。如果兩個公婆是水火不容的壹方,怎麽讓孩子結婚?
在宋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結婚的前提。李昭的婚姻怎麽可能是自由戀愛?那麽就只有壹種可能,那就是李和都有通過婚姻來爭取對方的目的,或者是現實政治鬥爭保護自己的需要。這樣,無論哪壹方失勢,至少有壹方可以確保家族不在劫難逃。
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感情。因為李清照和趙明誠誌趣相投,夫妻生活很幸福。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蔡京向宋徽宗進言。受蔡京的影響,宋徽宗決定再次全面實施新法。李清照的父親李,因為是黨員而被貶京師。這對李清照來說是壹次家庭變故,但壹年後,趙明誠再次做官,與李清照壹度分離。
家庭的變故,離別的傷感,都在她的詞裏演變成了壹個揪心的結。此時她的詞並沒有太多深刻的人生體驗,只是把壹些情緒寄托在傷春的風景上。
“皇帝在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黃昏斷雁,樓上誰會信?恨無止境。多情自然更惹,難以割舍。又是冷食。蕩巷子,人靜斜月初,泡梨。”詞牌名也象征著詩人的心境。婚後的李清照依然是閨中少婦,思鄉心切。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想法只能壓抑。但不出閨房不代表她沒有政治傾向。
也許是受李清照的影響,趙明誠和李清照站在了元佑壹方。而且李清照還寫信給公公,說“熱要熱,冷要冷”“更何況天下父子之情”等等。
對於趙挺之來說,有些事情是不能給孩子指出來的,所以對於這個才華橫溢的兒媳的信,趙挺之估計也是礙著兒子的面子,拿兒媳沒辦法,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兒子竟然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但是,歷史也許要造就李清照。
1107年,他的嶽父趙挺之去世,趙挺之的政敵蔡京鼓動朝廷罷免趙挺之,趙明誠兄弟也鋃鐺入獄。但很快,他們就被趕回了老家。山東青州十年,大概是李清照婚後過得最舒服的日子。
第三,這種情況我也沒辦法消除,只是皺了皺眉頭,但是關心政治,關心第壹年。李清照三十四歲左右的時候,趙明誠的婆婆郭請朝廷恢復丈夫在文廟大學士的職位,答應了。於是,1117年,趙明誠再次做官,李清照再次面臨與丈夫的分離。
這壹次,因為趙明誠在外面包養了壹個小妾,她真的成了怨婦。從此,她的詩歌意境逐漸深入讀者骨髓,正如嶽雲鵬在評價賈玲的《嗨,媽媽》時所說:“好作品,好作品!不是撓妳,是慢慢刺妳的心。”
從1117開始,趙明誠開始在國外做官,直到宣和三年(1121)。這四年間,趙明誠和李清照分居。也是在分開的時候,趙明誠娶了壹個妾。
李清照雖然知道趙明誠納妾的事,但因為這也是當時的習俗決定的,她也無能為力。作為壹個女人,她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種失望。“我怕閑著討厭。妳有多少話想說?”(我記得鳳凰平臺上的口交)。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新愁絕不是她以前的愁。
據考證,這是因為趙明誠納妾。
妾是封建社會官員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李清照很無奈。她想得到丈夫所有的愛,但因為那個時代,她沒辦法。
第四,生是傑出的人,死也是鬼。很快,更大的變化來了。次,讓她成為壹個心懷不滿的女人機會也不想給她,直接讓她成為壹個女人。
靖康年間,北宋被金朝所滅,44歲的李清照和趙明誠到了杜南,他們開始了顛沛流離。趙明誠南渡後成為建康知府,但不久,1129年,趙明誠因開小差被革職。
這多少讓飽讀詩詞、深受儒家教育的李清照看不起丈夫的行為。所以有“至今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感覺。趙明誠大概是對妻子的情緒很不爽,但就算不爽,夫妻倆也要生活在壹起。
五月,趙明誠接到朝廷通知,被任命為湖州知府。趙明誠在謝恩途中,突然染上瘧疾,丟下李清照壹個人死去。從此,面對命運多舛的命運,李清照不得不獨自肩負起生活的重擔。
她帶著自己收藏的古董器皿壹路跟著逃亡的朝廷,壹路擔驚受怕,壹路財務分散。49歲那年,朝廷回到臨安,她隨她遷居臨安。
對於壹個沒有收入的女人來說,最迫切的是有壹份收入來支撐生活。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找壹個有固定收入的有錢人結婚。
我們不能強迫李清照為趙明誠守節。從壹個正常人的角度,甚至在古代,從人性的角度,我們都希望她有壹個好的歸宿。
這個時候,張汝舟闖入了她的生活。這個人追求李清照是為了她手中的古董寶貝,而李清照卻想找壹個生活依靠。
李清照再婚張汝舟後,才發現這個人的目的。
其實從壹開始,這段婚姻就是壹場陰謀。就拿今天的說法來說,妳對利息感興趣,別人對妳的本金感興趣。
於是,無法妥協的李清照選擇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將張汝舟的“加官進爵”曝光入官。
按照宋朝的法律,女人起訴丈夫,無論對錯,都要入獄兩年。
雖然李清照在壹些好心官員的幫助下最終獲得了自由,沒有坐牢,這對她是壹個很大的打擊,但卻帶給她成熟,完全成為壹個女漢子。從此,她收獲了壹些豪情,從她的詩中可以看出。
“千古風流巴戎樓,江山留後世。水過南國三千裏,氣壓河十四州”(題巴戎樓)。從詩的意境來看,其氣勢直追蘇信。此時,雖然生活十分窘迫,但李清照心中依然充滿了對家國的思念。她懷念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短暫婚姻中的幸福往事。
然而作為壹個山河碎如雨的女人,她只能被動的接受這壹切。這位流浪女詩人在臨安生活了20年後,於67歲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沒有留下任何墓地。
五、壹枝寒春薦秋菊,夜畫船穿荷花已近千年,但李清照的思想感情卻通過她的文字流傳後世,傳唱者不絕於耳。
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北鄰劉旭泉,有壹座李清照紀念館,是壹尊漢白玉的李清照像,面容嚴謹,大概是她中年的形象。來訪者在她身邊匆匆進出,口音不同,人也不同。
也許,李清照生前從未料到,她背後會有這樣的榮譽。歷史上,命運多舛的人很多。李清照既沒有官職,也沒有開疆拓土的事業。為什麽獨壹無二的人那麽愛她?用宋小寶的話說,“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妳是誰?”
但歸根結底,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即使沒有金人北上,宋朝南遷,李清照在詩歌上的成就仍然不妨礙她成為代名詞派。
在濟南大明湖北岸,有壹座蓮藕祠。據《民國續歷城縣誌》記載,清朝同治年間,濟南幾位文人在大明湖北岸蓮藕祠聚會。
參與者傅兆倫寫下《胡明湖蓮花寺李義安居士祭祀的故事》說:“風越來越清,煙越來越寬,碧綠的荷花在水面蕩漾,小船在花叢中穿行...有才女就有懷疑,準備出櫃了。湖邊有座老房子,叫‘蓮花寺’。不知道崇拜的是什麽神。神像已經被破壞很久了。同事是湖山美女,主持人應該找對人了,因為換成易安居士。”
祠前有對聯,“壹寒春薦秋菊,三更壹舟穿荷花。”進入寺廟,柱廊上有壹幅對聯,“是夜飛葉,水中仙女的蓮影;再往前,我是宋代才女。"
在正殿裏,有壹尊蓮藕神的雕像正對著妳,周圍是蓮藕神事跡的壁畫。畫中的仙女飄飄欲仙,美麗動人,她來自淩波。是李清照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雖然她生前多事,但被身後善良的人們奉為蓮藕神,也是壹種美好的祝願和寄托!
推薦:
雙花嬌嫩嫵媚,荷葉清香四溢。
楊慎被皇帝打屁股後,成了文化巨人?
李清照淒涼壹生:在牢房裏呆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