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第四聲
硯臺、磨具。韓柳溪書契:“硯,研也;墨研究大使與余也”漢書許慎《說文》:“硯滑。”“滑”用作“利”,是磨的代名詞。中國自古以來就把硯解釋為研磨工具。中國有制作硯臺的悠久歷史。古言由鐵、銅、銀、石頭、瓷磚、陶器、泥、玉、漆等制成。最早的硯臺材質很可能是石頭。品種復雜,裝修也不壹樣。隨著歷史的演變,其造型也各具特色,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目前的產地主要是肇慶、安徽、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具有硯質細膩、雕刻精美、著墨快、不傷筆、不易幹枯、易洗等優點。藝術家們充分利用硯臺的各種自然形態、色彩、汗水、透明石眼,巧奪天工地雕刻各種硯臺,格調高雅,堪稱書齋之寶。
中國最早的硯臺是什麽時候形成的?和我們現在用的硯臺有什麽區別?
考古學家曾經在陜西省臨潼縣姜寨的壹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現了壹套原始人用來繪制陶器的工具。其中有壹個石硯,有蓋,表面略凹,凹處有石杵,硯旁留有幾塊黑色顏料。顯然,這是我們的祖先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狀。因為這個遺址屬於母系氏族時期仰韶的義,所以這塊硯臺的實際壽命已經超過了5000年。
杵磨或石磨硯的形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變化的,即取消杵磨或石磨,而接近現在的硯?據我們所知,直到漢代。由於漢代發明了人工制墨,可以直接在硯臺上磨墨,所以不需要用杵或石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墨。由此看來,研磨杵或研磨石在史前和夏商周三千多年的漫長歷程中逐漸消失。雖然今天不再使用,但它對傳播文化的貢獻仍然不可或缺。
在古代的書房中,除了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的文具之外,還有壹些其他的配套器具,也是文具家族中不可或缺的壹員。
明代屠隆在《文具總匯》中描述了40多種文具,通常比較常見的有:
筆筒:又稱筆架、筆架,用於裝筆。常呈山峰狀,凹處可放筆。還有人物和動物,或者自然的老根老枝,特別精彩。
筆筒:不用的時候把筆插在裏面。材質很多,有瓷、玉、竹、木、漆等。它有圓形或方形,也有植物形或其他形狀。
洗筆:用後用筆把剩余的墨水洗幹凈。多為碗狀,也有花葉狀或其他形狀。
墨床:磨墨時停壹會兒,因為磨的地方是濕的,作臨時儲墨用。
墨水盒:用來存放墨錠。大多是漆盒,遠離潮濕和濕氣。漆面常繪有金色圖案或鑲嵌螺絲。
鎮紙:又稱書鎮,用於壓紙或壓書,以保持紙張和書寫平整。通常制成各種動物形狀。
註水:將水註入硯面進行研磨,多為有口的圓壺、方壺,也常有辟邪、蟾蜍、野雞等動物的形態。
墨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墨滴供磨墨用。
硯盒:又名硯盒,用於放置硯臺。最好挑紫的,烏木的,豆瓣的,油漆的。
印章:用於字畫作品,有名章、閑章等。,大多由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還有銅、玉、象牙印章等。
銀赫:又稱印臺、印泥,是用來存放印泥的。多為瓷器和玉器,圓形和方形,分為蓋和體兩部分。
筆硯:又叫筆硯,用來檢查墨水的深淺或理順毛筆,常做成樹葉形狀。
扶手:又稱秘櫃、扶手、腕枕,用於墊在腋下,防止書寫時墨水汙染手。拱形,以竹制品居多。
詩筒:在詩鈔後面插入和放置日常吟誦的歌曲和書籍的器具。大部分都是竹子做的,寓意優雅。
-
通過“研究”
硯,考證——《漢書·班超傳》:“敢事久,筆考證乎。”按:“古無硯字...研究墨的地方,不用硯,能研究的地方,就是墨是什麽。”(見《秀子》卷二十三)可見,古代的“硯”字是“研”的代名詞。(摘自黃先凡《古籍解讀引論》(油印版),廣西師範大學教材部,2月1962;黃先帆《古籍解讀初探——黃先帆學術論文選》第47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閆妍
硯
& lt名稱>
(聲音。從石頭上,看到聲音。本義:硯臺、磨墨器)
光滑的石頭
硯臺很滑。——《說文》。段玉裁註:據說石頭滑利。
硯,研也。墨客與潤澤也。——《史明》
硯[硯]壹種用石雕制成的書寫文具,用於研磨和調墨。
壹塊硯臺。——清·周蓉《芋頭老人傳》
這塊硯臺冰壹樣堅硬。——宋明·廉《送東陽序》
再比如:硯瓦(硯臺);毛筆和硯臺
詞性變化
硯
& lt移動>:
做壹個硯臺。如:硯臺(壹種可以作為硯臺的美麗的石頭);硯臺材料(可用作硯臺的石頭)
常用短語
硯
【凹硯】:凹硯
【硯上積水坑】:硯臺上的集水坑。
硯
【硯石】可以用來制作硯臺的石頭,也稱硯。
硯
【硯】同“硯”
"
鹽田(深圳區名)
【硯;硯臺】舊時文人以書寫和墨跡為生,故稱硯場。
他去外地管理硯場,經常去省城照看公子。——《陸棄登》
國際標準漢字字典硯硯ㄧㄢˋ
(硯臺)
大部分書寫毛筆字和磨墨的文具都是石頭做的:~臺灣。鋼筆~
老指同學關系(因為同學* * *筆墨硯臺):壹樣~。~朋友。
鄭編碼:,U: 781A,:D1E2。
筆畫數:9,部首:石頭,筆畫數:132512535。
[編輯本段]四大名墨
自唐代以來,端硯、佘艷、洮河和程妮硯臺並稱為“四大名硯”,其中以端硯和佘艷為最。
第壹,端硯
端硯始於唐代,盛於宋代。端石產於廣東省高要縣和肇慶市,顏色以紫色為主(分為藍紫紅紫十余種),其他顏色有灰色、藍黑色、青色和綠色。其主要特點是石紋豐富,如藍紋(硯面有藍黑色花紋)、朱砂釘(如斑點狀硬紅釘)、五彩釘等。,以及形似動物眼睛的“石眼”。終端石的“石眼”是輝綠巖冷凝物,也有石蟲化石。其中“畫眉眼”形似八哥眼,光暈中還有“瞳孔”,是“眼”的上品
鑒定硯臺時,用手指輕敲硯臺,聽其聲音。有金屬聲說明石頭堅硬,密度大;木頭的聲音說明石頭比較溫和,密度低;如果聲音像瓷磚,說明石頭粗糙。古人把端硯的特點概括為“如玉、無聲、縮墨不腐”,說明“無聲”的端硯為上品。“無聲”硯不是敲的時候聽不到聲音,而是聲音很溫柔很細微。值得註意的是,硯臺發出的聲音還取決於硯臺的厚度。
如果端硯不在房間裏,那些“玩古”和藏硯的人會嘲笑。廣東硯是中國名硯的代表,其在中國硯界的龍頭地位從未動搖。端石石堅實細膩,產於廣東端州高要(今肇慶)福克山。端州石做的硯是端硯,但兩者都是端硯,只是質地和花紋差別很大。
端硯上的花紋和石洞是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美。有青花、魚腦果凍、芭蕉葉白、玫瑰紫、胭脂火、豬肝紫、冰紋、翡翠、金星點、金銀線、馬尾辮紋、天青等,其中青花又分為玫瑰紫藍、母親藍、雨林墻藍、蛤肚藍、蟻腳藍、滴水藍、魚隊藍等。《端硯》中的石眼也有很多名稱,如鶴眼、雞眼、貓眼、鴨眼、綠豆眼等,其中貓眼最為奇妙,瞳孔中掛著壹條直線。壹般來說,我們把它分為活著的眼睛、死去的眼睛和含淚的眼睛。活人的瞳孔外有幾道濃重的光暈;死者瞳孔外無眩暈感,內外呈褐色;淚人整個眼睛朦朧澀澀的,現在看到滴下來的水。暈層越多,動眼叉越藍,直徑1 cm以上最好,其次是死眼和淚眼,但有眼硯比無眼硯好。
第二,她硯
歙硯產於江西婺源縣和安徽歙縣交界處的衛龍山(羅文山)。畬硯最早開采於唐代開元年間(713-741),盛於南唐。南唐時,李後主派專門的硯官制作官方硯臺。佘硯曾為歐陽修、蘇東坡等人所推崇。
佘艷的石制品很多,主要分為肋、眉、眉和金星、光環。古有雲:“羅文硯,其粒細如瑰,色青亮,理堅密。”刷絲,銀刷密如發絲。“金星筋是指硯面上有紋路的晶體,在光線下就像天上的星星。金星磨久了不褪色,越磨越亮。是硯中佳品。眉硯,“花紋若痕,似畫眉,處處配對。"
第三,洮河硯
洮河硯產於中國甘肅省臨潭縣洮河,故名。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洮河硯由深水制成,非常罕見,是珍貴的硯材之壹。陶河石細膩晶瑩,紋理如絲,如浪翻滾、雲湧動,美麗動人。石濤有兩種:綠色石濤和紅色石濤,其中綠色石濤最貴。閆濤適合雕刻大面積的圖片。雕刻技術包括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它的雕刻簡單明了。
第四,程妮硯
程妮硯是陶瓷硯中的壹種非石質硯材。制作方法是:以過濾後的細泥為原料,與黃丹球混合,用力揉搓,放入模具中成型,用竹刀雕刻,烘幹,入窯燒制,最後用黑蠟包裹燒制。程妮硯的生產始於晉唐,盛於宋代。其特點是堅硬耐磨,易發墨,不耗墨,可與硯媲美。程妮硯的顏色主要是鱔魚黃、蟹殼綠和玫瑰紫。到了唐代,周國(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著名的程妮硯產地。在現代,程妮硯產於河南洛陽、河北巨鹿、山東青州、湖北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