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這件文物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年的文物偽造。對於現代人來說,“唐三彩”這個名字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它最早出土於邊洛鐵路沿線的唐代墓葬中,但清末民初無人問津。直到1920,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在萬文市場發現了唐三彩,並對其進行了考證,唐三彩才得以重見天日。
但唐三彩壹開始不叫“唐三彩”,叫“洛陽三色”。不管叫什麽,反正隨著唐三彩的重新發現,文物市場刮起了壹股新風。但在唐代墓葬被挖掘的地區,盜掘之風開始蔓延,既然有盜掘,就必須進行修繕。於是,在出土唐三彩的地區誕生了壹個名為南石山村的村落,對唐三彩進行修復和仿制。
1993年,北京潘家園出現了壹批罕見的“北魏陶俑”。考古學家聽說後,馬上去鑒定真偽,結果證明是真品北魏。據故宮博物院代理院長呂老人回憶,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分別花了80萬元和65438+萬元全部買下。但後來潘家園壹直有“北魏陶俑”在賣,而且都是“真品”。專家覺得不對勁,立即委托公共部門進行調查。最後,他們發現市面上流通的所有“北魏陶俑”其實都來自南石山村,是贗品。
雖然“唐三彩”可以大量造假,而且造假可以做到和真的壹樣,但是“曾侯乙鑒古基地”是無法復制的。曾侯乙鼓樓是世博會八大國寶之壹。是國家壹級文物,青銅冶煉的巔峰之作。曾侯乙的鼓樓建於戰國時期。與同時期的青銅器相比,即使是商周出土的青銅器,其復雜的工藝也是獨壹無二的,難得壹見。
曾侯乙鼓基地的造型不僅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內涵豐富。基地由八對大龍和幾十條小龍組成。它們的身體相互纏繞,向上攀爬,給人壹種眼花繚亂,生動有序的奇特感覺。此外,底座整體鏤空,還鑲嵌了綠松石,與上下翻滾的龍紋相映成趣,能強烈凸顯其尊貴感。
另外,據湖北省博物館的壹位負責人說,有壹位外國朋友在曾侯乙坐在有鼓座的櫃子前數了整整壹下午的龍,最後說是108。其實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數,龍的數量是不壹樣的。專家們也試圖復制曾侯乙的鼓基,但都失敗了,因為當那些復制品與原作相比時,他們可以立即看出區別,而且根本沒有這種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