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石渠農村信用社工作隊先進事跡材料

石渠農村信用社工作隊先進事跡材料

石渠農信社團隊先進事跡壹石渠是四川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生存環境最艱苦的地方。石渠信用社現有職工21人,平均年齡不到28歲。長期以來,他們忍受著背井離鄉、離別的痛苦,克服生理上怕冷缺氧和心理上害怕疾病傳播的心理,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實踐行著農信社服務藏區牧民和縣域經濟的誓言,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了壹個又壹個奇跡:存貸款位居甘孜信用社前列, 並先後榮獲甘孜十大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四川省十大農村信用社,有專項經營目標考核。

學習石渠精神爭做農村信用社的楷模

宣講會上,與會人員還通過紀錄片《紮西卡的春天》、現場采訪、圖片展等形式,了解了石渠信用社服務藏區群眾的先進事跡,深受鼓舞。

“我們為石渠農信社的堅持和奉獻所感動,也為他們對偏遠地區農信社樂觀積極的態度所鼓舞。”參加研討會的雅安農信社員工寫下了這段經歷:“這些事跡看似平凡,實則極不平凡。普通是因為他們和雅安農村信用社的工作軌跡差不多。壹般因為這種類似的軌跡寫在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區’,石渠信用社的幹部職工都要與高原反應作鬥爭,忍受長期與家人分離的孤獨感。面對壹年九個月的工作狀態,他們寫在康巴的巔峰。

“在甘孜工作的壹年多時間裏,我三次走進石渠,親身體驗了生活禁區的艱辛;平時我也通過壹些其他途徑了解他們的業務運營和員工生活。他們不僅頑強,而且是全州第壹。他們是甘孜農村信用社的優秀代表,是四川省農村信用社的驕傲。我真誠地向他們致敬。”雅安辦事處黨委書記、雅安農村商業銀行行長趙軍曾擔任甘孜州聯社董事長。他要求我市農信社幹部員工深入學習石渠農信社“缺氧不缺理想,艱苦奮鬥,平凡但有希望”的精神,保持定力,抓住機遇,努力推動新常態下雅安農信社的新發展;將石渠信用社的先進事跡與“廬山精神”相結合,有效轉化,再創“雅安模式”新輝煌;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弘揚四川農信社精神,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譜寫中國夢雅安農信社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石渠農村信用社工作隊先進事跡第二部分甘孜州石渠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縣城海拔4250米。這裏嚴重缺氧,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不到內地的壹半。就算空手走,也相當於在內地負重20公斤。這裏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6度左右,最低氣溫零下45度。這裏缺樹少煤,取暖主要靠燒牛糞;這裏不產蔬菜。因為山高路長,販運進來的新鮮蔬菜既貴又稀,很多人都把它當禮物。這裏缺電,我們經常看不到電視,還要承受精神生活的貧窮、單調和孤獨。大多數時候,我都夢想著吸入氧氣,吃壹大盤新鮮蔬菜,看壹個精彩的電視節目。這些平凡的生活變成了奢望,這是鄧伯楚初來乍到時最深的感受。石渠是壹個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

1992年7月,剛滿20歲的鄧波從省稅務學校畢業,分配到石渠縣。本來,他是帶著對草原的向往,對稅務工作的熱情,對當好“稅務官”的夢想,從南充蓬安(微博)來到石渠的,但美好的願望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動搖了,難過了,哭了,甚至想離開。尤其是剛到石渠的時候,頭暈、脹、耳鳴、心慌,整夜睡不著。學生信中描述的城市生活也擊中了他的心。不知有多少次我問自己,我的青春和生命是否應該獻給這個遙遠的冰天雪地。

在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裏,總的來說是藏漢同誌給了他家庭般的溫暖。車站沒有食堂,鄧波還是單身。針對這種情況,從薛羅主任開始,局裏每個同事都帶他去他家吃飯,他們給他端上最好吃的。晚上,每當他的臥室亮燈,大家都主動去陪他,或者請到他們家聊天。下鄉時,領導和西藏幹部寧可少吃壹口,也要讓他吃好,吃好;我寧願裹著藏服睡在地板上,也不願把我的床留給他。在這個最寒冷的地方,鄧波有生以來第壹次感受到了常人從未感受過的無私和溫暖。

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工作上的出現增加了他的信心。雖然鄧波只是壹個中學生,但所有人都認為他來自壹個“培訓班”,並對此非常重視。上班沒幾天就接到檢查任務,很快查出壹家近兩年偷稅3萬多元的企業。第二年年底進行稅改,很多人不理解。經過短期培訓和自學,他給大家講解了半個多月的新稅制。1995年,第壹臺電腦分配到局裏。他“被鴨子趕下架”,努力了10多天。他終於懂了電腦的基本操作,然後手把手教大家。事實上,他們不知道鄧波在學校只有兩節電腦課。閑暇之余,甚至有些幹部子女找他輔導、補課。在大家認可和信任的目光中,鄧波在工作中做出成績時,有壹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那壹刻,他意識到:“石渠需要我。”

想到同事們的關懷,工作的需要,自己的用處,想到很多從內地援藏的前輩,想到100多名被埋在石渠裏的烈士,鄧波的勇氣和信心自然就來了。“他們能在這裏生存和工作,我為什麽不能?”

從此,他開始學習喝酥油茶,吃糍粑,嚼生牛肉。學會用牛糞生火、取暖、做飯;學會像高原牦牛壹樣頑強堅持的生活。我以為,人總要有點精神。雖然石渠缺氧,但人們不應氣餒。於是我決定紮根在石渠,紮根在高原,紮根在這片生命的禁區!

1996年6月25日,是鄧波永遠不會忘記的壹天。這壹天,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 *制作黨。從那天起,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和決心:壹定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和同誌們的希望,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給石渠這片熱土和高原的稅務事業。

收稅難,高原收稅更難。稅收的主要征收方式是縣城集中繳納和鄉鎮巡回征收。全縣幾百戶納稅人分散在23個鄉鎮,最近的離縣城70多公裏,最遠的300多公裏,中間還有幾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壹年兩次,壹個月左右,行程約1500公裏。大多數城鎮和村莊沒有旅館或餐館。每次收的時候,稅吏都自帶帳篷,鍋碗瓢盆,還有大米。出發前,留守的戰友們都要自發送行,感覺像是壹次遠征。

高原上的天空,孩子的臉。壹會兒陽光燦爛,壹會兒大雨傾盆。因為道路都是泥石路面,所以晴天經常塵土飛揚,雨天經常泥濘不堪。如果遇到泥石流滑坡,要麽非常危險,要麽卡在中間,進退兩難。渴了,喝壹口雪水;餓了就撿點牛糞和柴火燒水做泡面,或者吃幾耙。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的壹天,鄧波和四個同事乘坐的車拋錨了,四周無人,風雪彌漫。他們只好躲在車裏,大嚼冰雪充饑,唱歌講笑話逗他們開心。我聲音嘶啞,故事講完後,壹個人也沒看見。晚上氣溫降到零下20度,他們裹著大衣和藏袍,壹起待了兩天兩夜,直到救援的戰友趕到。10多年來,每年都參加巡回征集,謝絕壹次。累計下來,這條路我居然跑了5萬多公裏。壹位曾經采訪過的記者形容為“這是人生禁區裏的稅收長征!”。

1996,縣局對其妻子的公司進行稅務檢查,查出欠繳稅款2萬余元。當天晚上,他老婆溫柔地問他能不能照顧壹下,他搖了搖頭。第二天公司領導找到他,他也回絕了。我老婆沒多久就從出納保管崗位“發配”到效益最差的門市部櫃臺,不僅辛苦,收入也減少了不少。面對妻子的抱怨,他笑著說;“收稅不是買菜,不能隨便砍價。如果妳有更多的錢,妳會更多地使用它。錢少了就用得少了。”

其實石渠地廣人稀,稅源少。全縣主要稅收來自200多戶個體戶,沒有大型工礦企業。通過全體同誌的努力,縣局稅收從2006年的68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181萬元,增長了近3倍。

曾經有人問,費這麽大的勁,受這麽大的苦,收的稅比內地的稅務所還少,有什麽意思?鄧波的回答說:“國家給了我們這麽大壹塊土地的稅收,我們有責任守衛這片土地。每分錢都是稅,多收少收都是責任。”是的,在石渠和整個甘孜州,收的稅不多,交的卻很多。他們深刻認識到,在青藏高原地區,稅收工作體現“聚財為國,執法為民”宗旨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其收入意義。收了有限的稅,卻把* * *產黨執政的石渠的稅收陣地維護成了稅務幹部的神聖使命,堅守著稅務幹部的壹份良知和責任,飽含著對黨和國家的深情。

鄧波說:“在石渠工作的20年,有喜怒哀樂,有收獲,也有貢獻。最讓我感到愧疚的是,我欠了太多的親情,尤其是對妻子,我心裏有壹種說不出的痛,因為我欠她的太多了。我老婆和我壹樣,也是大陸人。有人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是最需要丈夫陪她度過生死的時候。但此時此刻,我沒能盡到作為丈夫的責任。那是5月的壹天,1998,整體人員準備深入各區鄉鎮進行稅務檢查。收到老家的電報,說十月份懷孕的老婆進醫院待產了。面對老婆和工作我該怎麽辦?如果我請假回家,領導會特別批準,但當時稅務檢查迫在眉睫,我就編制了檢查計劃。我最熟悉所有的工作環節。如果我回家照顧老婆,肯定會影響檢查工作。所以我寫信請求我家鄉的父母幫我照顧我的妻子。遠在石渠的我,面對家鄉的方向,默默地對妻子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

歷時40多天、行程1000多公裏的稅務檢查結束後,鄧波回到了縣城。當他收到妻子的來信和他們母子的照片時,他看著照片上兒子年輕的臉龐,讀著妻子在信中的話,“妳可以不來看我,但妳總要看到自己的骨肉。”他忍不住哭了。當晚,同事們都來到他的住處,帶了酒和菜,圍在電爐旁,舉杯唱起了“...什麽都不要說,祖國知道我……”。

石渠是我國包蟲病的高發區。包蟲病是高原特有的寄生蟲病,在高原被稱為“癌癥”。2000年7月,鄧波的妻子不幸患上了肝包蟲病。被發現時,屍體已經有拳頭大小。壹旦體外包膜破裂,會引起排斥反應和休克死亡。在局裏同誌的關心和幫助下,他借了3萬元手術費,緊急把妻子送到重慶做手術。肝臟手術非常危險,需要精心護理。然而,在手術後的第五天,鄧波從電話中得知,全州綜合征管軟件試點即將開啟。他是主管領導,也是系統管理員。如果他不及時趕回來,很可能會影響泉州的試點工作。當時他心亂如麻,看著臉色蒼白的妻子,看著病床上掛著的輸液瓶。他真的說不出來。細心的妻子註意到了他的變化,問:“有什麽工作上的事嗎?局裏讓妳回去了嗎?”他默默點頭。妻子的眼淚突然流了下來。沒多久,她說:“去吧,別耽誤妳的工作。這裏條件不錯。我會照顧好自己的。”第二天,他不情願地回到了高原。

2007年,在總局、省局、國家局領導的關懷下,鄧波的妻子在天津市第壹中心醫院接受了我國著名肝移植專家沈中陽教授的肝移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後護理很重要,但由於工作原因,他在妻子手術後三個月就重返工作崗位。他說:“我很感謝組織對我自己和我愛人的關心。是組織給了我愛人第二次生命。”

他欠家人和他虛弱的父母太多了。他的父母在千裏之外的老家。他不僅不能孝順他們,還會給他們增加負擔。兒子落地後,考慮到高原生活和醫療條件差,壹直和父母安置在壹起,壹年只能探望壹次。每次回家,看著壹年壹年老去的父母,看著壹年壹年長大的兒子。我的心莫名的痛。每次回去,老人和孩子都會哭,就像壹個妳要去哪裏。

誰沒有父母?誰沒有老婆孩子?誰沒有好感?但是,面對這輝煌的事業,面對黨員中壹個* * *制作人的責任,面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勞善良的人們,他註定要付出青春和親情的代價。因為他選擇了高原,選擇了稅收。他對這樣的選擇並不後悔!

“這些年來,組織對我的個人修養和家庭關心太多了。我會回報什麽?黨的恩情深似海,難以報答。只有肩負起組織賦予我的責任和使命。我應該繼續組織對我自己和我家人的關懷。”

澤仁卓瑪是石渠縣壹名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5歲藏族女孩,她父母雙亡,獨自帶著壹個17歲的妹妹生活。得知女孩的遭遇後,鄧波非常焦慮;通過朋友,與州立醫院的專家取得聯系,詳細咨詢相關手術;我通過各種渠道為小女孩籌集了救助金,並及時將她送到了州立醫院,使她重見光明。

40多歲的憨厚藏族人羅達獨自壹人從青海來到石渠做生意。每次他去上班,都會路過他家的人行道,跟他打招呼。有壹天,我發現他的店壹天都不開門。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敲了敲門,發現他已經臥病在床,壹天多沒吃飯了。鄧波急忙給他買方便面和藥。

長期以來,每當遇到類似情況,他都會盡力伸出援手。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安、健康、吉祥。多年來,他和員工們先後資助了60多名貧困學生、個體工商戶和受災貧困戶。雖然他們捐的錢和物不多,但體現了壹種親情,獻出了壹份愛。

2008年6月5438+10月,石渠縣沙蒙鄉在雪災中遭受重大損失。他帶領全局籌集資金1.3萬元,通過組織單位和職工捐款幫助無畜戶開展生產自救。同時積極聯系有關部門,爭取654.38+0.5萬余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4.14玉樹地震發生後,該局立即組織救災物資趕赴災區。整體幹部戰鬥在抗震救災第壹線,主動到最危險的地方,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在隨時可能再次坍塌的廢墟下,縣武警官兵連續奮戰近4個小時,成功從廢墟中救出3名被困學生。他們的行動贏得了災區人民的贊揚和各級領導的肯定。玉樹國家稅務局專門寫了壹封感謝信,信中說:“在重大地震災害的關鍵時刻,妳們局在全國勞動模範、局長鄧波的帶領下,不顧路途遙遠,給我們送來了食品、帳篷等救災物資,立即讓我們住進了帳篷,吃到了震後的第壹頓飯……”

鄧波先後獲得“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優秀黨員”、“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5.1勞動獎章”、“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先進工作者”。以及其他的榮譽,這些榮譽會激勵他更加自信,奮進!

想到飲水思源,心存感激。

  • 上一篇:中國古代經濟
  • 下一篇:所有的神都是壞的。探索遊戲中的角色。探究杜荀的背景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