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王騰館1
王騰亭,四大名亭之壹,江南三大名樓之壹,位於贛江東岸,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沿江路。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之弟建都而得名,也因初唐詩人有“夕陽孤,秋水* * *天壹色”的詩句而得名。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的次子李淵、的弟弟被封在山東滕州,成為。他在滕州建了壹座閣樓,名為“王騰閣”(已毀)。
唐憲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為懷念滕州,他建了著名的“王騰亭”。滕王閣因王波的《滕王閣序》而為後人所熟知,成為千古經典。
2.山東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壹座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築群。蓬萊閣主體建築建於宋六年(1061)。被譽為“人間仙境”,其“八仙過海”、“海市蜃樓”的傳說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滄桑,現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築群為中軸線,以蓬萊水城、和田恒山為兩翼,以四大文化(神仙文化、吳京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基礎,以山(丹崖山)、海(黃波洱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
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天恒山、亭、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多個景點,點綴著集自然風光、歷史古跡、人文景觀、休閑娛樂為壹體的風景名勝和休閑度假區。
3.萬壽山佛香閣
佛香閣是北京頤和園的主要建築。它建在萬壽山前20米高的方形平臺上,南臨昆明湖,背依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建築整齊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風格相當宏偉。
佛閣高41米,八面三層四重檐。亭內有八根巨大的鐵紫檀擎天柱,是壹座結構相當復雜的經典建築。
4.萬古玉皇閣
萬古亭古建築群,位於中國四大名亭之壹的滑縣東南35公裏處的萬古鎮。原古建築群建於隋文帝18年(公元59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占地約54.4畝。
九門九廳,院中布滿小院,院落相連,小廳拱衛正廳,廳堂通明,布局分明,嚴謹合理。
擴展數據:
建築結構:
1,滕王閣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m,建築面積13000m2。其下部是12m高的象征古城墻的基座,分為兩層。基礎
上面的主館采用的是“三明七暗”的格式,即從外面看是帶走廊的三層建築,但裏面有七層,即三明三暗,加上屋頂的設備層。新館的瓷磚都是宜興產的藍色琉璃瓦。
季崢之吻是專門模仿宋朝制造的,它有3.5米高。鉤頭和滴水是專門用瓷磚做的。鉤頭為“葛藤秋風”,滴水為“孤”字。基座下有南北相連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有九座風雨橋。
2.蓬萊閣
蓬萊閣主體建築建於宋六年(1061)。它位於丫蛋的頂端,閣樓高15米。它是壹座兩層的木質建築,四周有門廊,是遊客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場所。
亭內高懸清代書法家鐵保題寫的“蓬萊閣”三個遒勁的大字,東、西墻掛有名家題寫的詩詞。
仙人橋位於蓬萊閣下,是八仙過海的地方,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蓬萊蓬萊閣道教景區。在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以北壹公裏的丫蛋山頂。
始建於宋嘉佑六年(1061),明萬歷十七年(1589),巡撫戴笠在旁邊修建了壹批建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知府楊風長、總指揮劉慶和主持。
3.佛香閣
佛閣高37米,建在20米高的石臺上,由八根堅硬的鐵梨木巨柱支撐,結構復雜,獨具匠心,平臺高,氣勢雄偉。
它把東邊的圓明園、長春園的美景,西邊的景明園、靜宜園、萬壽山環繞其中,巧妙地把當時的“三山五園”合二為壹,使之成為壹個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景區。
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被英法聯軍燒毀,於1891用78.2萬兩白銀重建,是頤和園最大的工程。登上佛閣,周圍幾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
佛閣高37米,八面三層四檐。它建在萬壽山前的壹個巨大的石臺上。這個平臺建在山的周圍。把佛閣高高舉過山脊。擡頭比雲表還高,到處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4.萬古玉皇閣
* * *大小亭臺70余座,各殿(寺)風格各異,內有神仙、道士、聖人、佛教徒,融佛、道、儒為壹體。眾所周知,前玉皇廟是中國“四大陰都”之壹,享有豫北第壹大廟的美譽,香火旺盛。目前只剩下天禧堂了。近幾年新修了東西廊坊和嵇寺,用懸梁把木門全豎起來了。
百度百科-四大名亭
百度百科——古代玉皇閣
百度百科-滕王閣
百度百科-蓬萊閣
百度百科-佛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