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墨紙硯”中,硯排在最後,卻被稱為“文房四寶之首”。因其質地堅實,可傳世數百代,又集書法、詩詞、繪畫、雕塑於壹身,故為文人所愛。硯作為壹種研磨工具,與筆、墨、紙壹起,在傳播和記錄中國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漢、魏晉、唐代以後,各地都發現了適合制硯的石頭,開始了以硯為主的制硯。其中,廣東端州硯、安徽周娟硯和甘肅臨洮洮河硯分別稱為端硯、卷硯和洮河硯。史書稱段、涓、臨洮為三大名硯。
清末,陜西硯與段、佘、臨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並主張用天然硯雕成的魯巖徐工硯代替合稱為四大名硯的程妮硯。
擴展數據
硯在漢代被廣泛使用,代代相傳的數量也很多。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漢帝十壹年(公元前169年)的壹座墓葬中,還出土了筆、墨、硯等全套文具。很多中國墓葬都出土了硯臺,說明當時的墨水需要用磨石來研磨,證明硯臺最早是壹種研磨機,這種屬性壹直保留到漢代。
從出土資料來看,漢代的硯臺既有陶的,也有石的,多為圓形、三足形,足上有雕花、獸足、簡形、龜形硯臺。漢代用硯將墨塊磨成色粉,蘸水書寫。
漢人席地而坐,所以三足硯臺較多。漢代以後,隨著制墨技術的發展,墨水可以直接在硯臺上研磨,所以不再使用磨石。
百度百科-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