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古樸、精獷的巴渝遺風特色明顯。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川劇清唱、鐵水火龍和古風猶存的茶館,有傳統手工作坊,有獨特的碼頭文化,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磁器口寶輪寺正殿為重慶不可多見的明代建築,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磁器口的主要景點有體現巴渝文化的川東山地民居鐘家院、童家院等建築院落與石板老街及水碼頭,體現沙磁文化的省立教育學院舊址(重慶教育博物館),體現紅巖文化的華子良陳列館和鑫記雜貨鋪,民間傳說的建文皇帝避難的深水井、張獻忠遺跡的九石缸,宗教文化的寶輪寺、文昌宮,民俗文化的水觀音與摸福,還有體現陶瓷文化的古玩陶瓷藝術館等等。在文體娛樂上有川劇坐唱、茶館民樂,及連花鬧、金錢板、擡花轎等,若遇春節、端午、月半、中秋等傳統節日,則有廟會、打火龍、賽龍舟、車幺妹、放河燈等。在手工制品上則有蜀繡、蠟染、面塑、糖人、木雕、字畫等。磁器口是壹個富有詩意的古鎮,歷來備受文人墨客喜愛,並留下不少佳作,甚至連不少外國人也寫詩贊美磁器口。清末學者趙熙的“慈溪口”就為描繪了壹幅磁器口美景,他說:“塔尖遙望筍班齊,白鷺群飛拂水低,遠遠青山知隔縣,棹歌聲裏過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