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福建東山島上的那塊石頭為什麽叫“風動石”,是有整體性的石頭?

福建東山島上的那塊石頭為什麽叫“風動石”,是有整體性的石頭?

東山風動石因其“奇、險、大”,曾被收入《中國地理之最》、《中國名勝古跡辭典》等詞典。矗立在懸崖上的氣動石高4.37米,寬4.4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看風驅石,側面印象深刻,底部印象深刻,正面印象深刻。我們現在的位置是氣動石的側面,從中可以看出氣動石的“詭異”。這樣的巨石和下面的巖石的接觸面只有十幾平方厘米。風會輕輕地搖它,但它不會倒下。這塊“奇石”是怎麽形成的?

據考證,這塊風動石和下面的巖石竟然是壹塊完整的巨石。第四紀海侵時,海浪沿著巨石紋理的裂縫猛烈沖刷,造成上面的石頭和下面的巖石之間出現裂縫。長期的風化使上下石頭的接觸面越來越小。最後只剩下十幾平方厘米的接觸面,其余都是懸浮的。再加上接觸面不平整,只靠幾個接觸點支撐,所以看起來搖搖欲墜。這塊石頭不會掉下來的原因和它的形狀有關。妳看,重心偏低,正對著接觸面。雖然石頭晃動時重心會擡高,但巨石在重力作用下會回到原來的位置。這個原理和不倒翁的原理壹樣嗎?

讓我們繞到風動石的底部,在那裏我們可以看到風動石的危險性。妳看,氣動石是不是有點鋪天蓋地?風吹來的時候,妳還能平靜的站在這塊石頭下嗎?有句話叫“石下難設宴,三不唱”。相傳明朝萬歷年間,詩人李楷從軍,與水師程朝敬來到東山,官員設宴款待。酒過三巡,大家都充滿了詩意。李楷當場寫了壹首詩:“鬼斧何時巧作丸,拳石削層山,浪隨風蕩漾,手指輕輕壹轉,潮搖孤根,雨淡得蘇修能吃。五丁故意留下壹個奇跡,特別是為南方展示了這種壯觀的景象。”程朝京漫不經心地對他說:“文昌廟旁有個大石球,神仙在靈山頭玩。想擡也擡不動,風搖來搖去沒完沒了。”話音剛落,還沒等其他人反應過來,突然壹陣大風吹來,石塊晃動,滿屋驚喜,都逃之夭夭。據說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在這裏設宴了,所以有“石下難設宴,三絕不能唱”的說法。

沿著左邊的石階,我們看到了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墻星輝”四個大字。明代的東碧書院,又名魁星樓,是東山原有的三大書院之壹,在風動石旁。或許是得益於風動石的光環,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我們來到氣動石前,看它的“大”。上面刻有陸振飛、黃道州巡撫陳、於五子(1648)秋所題“通山三忠臣”字樣。這三個人都是東山人,都是明末進士。其中,從黃道周到五營殿大學士的官職是朝廷中的宰相,同時兼任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陳在七省的為官軍務:任四川巡撫,兩人都是為了明朝的存亡而獻身,所以被世代傳誦,成為東山人的驕傲。

在風動石的左側,有壹首明代海軍統帥程朝敬所寫的《又壹個和諧》的詩,題寫在石碑上:“自然曾只有壹丸,東方覆古山。風吹進閩中,海濤滔天。五個人做什麽都難,壹個人吃不飽。誰能測得鬼神之托,動靜之機當在此。”詩中描述:五個大力士用盡全力去推,壹個沒吃飽的士卒輕輕壹推。這是為什麽呢?原來這就是“勢不可威”的原理。也就是說,妳要推氣動石,不用靠很多人,只要找準角度,選準著力點,就能輕松推動。而重點在哪裏?我來告訴妳,首先要背對西南,從東北搬。在推的過程中,壹定要有節奏,有推有放,才能成功。然而,這種氣動石還有另壹種神奇的力量。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日本人用了幾艘戰船在上面套了繩子,企圖將這塊奇石拉走,都無濟於事,結果只是繩子斷了,而風動石卻安然無恙。這難道不是我們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精神的象征嗎?在氣動石的正面,有人引用毛澤東文革時期的詩詞手跡,刻下了“此處風景獨好”的字樣。

  • 上一篇:鹽城有哪些名勝古跡?
  • 下一篇:紙箱收納盒制作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