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所長戴向明來到山西省絳縣進行考古發掘。沒想到,這個古遺址被權威專家認為是?填補了中國青銅時代的空白?,也是近10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2017年底至2018年初春,戴向明與國家博物館考古人員壹起,來到山西省絳縣壹處古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早在2003年至2006年,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來到山西運城盆地東部開展大規模區域調查。
直到2018年,位於山西省絳縣的這個古遺址才被正式發掘。總的來說,場地東北高西南低,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經過考古隊員的精心安排,確定該遺址的分布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2018年4月,國家博物館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相關單位正式在這裏開始考古發掘。專家稱這個遺址為?西吳墻?。經過春秋兩季的勞作,該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煉銅渣。什麽是煉銅渣?說白了就是古代青銅冶煉留下的廢料。整個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經過近壹年緊張的考古工作,勘探基本完成。其實這裏的古遺址並不是什麽貴族的墳墓。這個遺址是商代古人煉銅的地方。那麽為什麽這個古遺址沒有出土任何有價值的陪葬品,而國家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卻花了大力氣,原來?西烏壁?的銅渣是壹件大寶藏。據北魏《水經註》記載,中條山地區叢林植被茂密,古代是古人煉銅的地方。在這個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壹組炭窯和三個圓形冶煉遺址。
有跡象表明,這個遺址是壹個古老的木炭煉銅作坊。除了壹些煉銅廢渣,還有許多古代器物的碎片,如鼓腹罐、深腹罐、大嘴等。專家如此看重的?西吳墻?,其實就是古人生產煉銅的地方。首先,中國青銅時代起源於夏朝,銅冶煉遺址?西烏壁?遺址驗證了山西南部即中條山是中國早期青銅文明的發祥地。此外,?西五筆?遺址始建於夏朝,使用於商朝。這個遺址附近應該住著很多古人。因此,?西烏筆?遺址也可以看作是中央聚落的古遺址。?國之大事在崇榮?。對於中國人來說,青銅器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進入了金屬時代。雖然甘肅馬家窯出土了5000年前的小型青銅器。然而,直到商代早期,青銅器的冶煉和鑄造技術才完全成熟。綜上所述,在古代,尤其是戰國以前,銅是中原地區青銅禮器、兵器和民族重武器的重要原料。?西五壁?遺址是中原夏、商、葉三代時期規模最大、年代最早、水平最高的銅遺址。從另壹個方面來說,它填補了我國夏商時期銅冶煉工藝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