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秦公「 ”出走”:爺居涇陽、父城櫟陽、子都鹹陽

秦公「 ”出走”:爺居涇陽、父城櫟陽、子都鹹陽

秦鹹陽宮遺址博物館 秦鹹陽城遺址 作為專業博物館赫然寫著「 ”商鞅變法地”? 館中的古物? 秦鹹陽城變成了漢代皇家陵園 假設「 ”九處秦都”的通說成立,這「 ”三處”則最為「 ”奇特”。 秦孝公的爺爺秦靈公開啟了秦公為擺脫宗族掌控「 ”出走”的先例,接著是重新復位後的其父秦獻公,最後是秦孝公出於秦國國力強盛為未來計,最終”自雍遷都鹹陽「 ”,其中充滿了曲折。為何秦孝公祖孫三代要如此做? 有年春天,當我從南陽,沿國道自藍田古道進入關中時,西安壹帶的空氣極差。在陰霾的天氣中,抵達鹹陽秦都遺址。站在霧霾籠罩的渭北塬上,除過簡陋到極致、看似是個臨時建築的「 ”秦鹹陽博物館”,看到的只有霧霾中的農田,壹種莫名的失落與痛惜悄然心生。 是為2000多年前的鹹陽被項羽燒?還是因遺址的無跡可循?失落感之強烈影響到繼續四處探查、多角度拍照的習慣,就直接驅車繼續北上前往涇陽。 在涇陽的遭遇也相同,當地普通人沒有聽說過涇陽是2000多年前的秦都。也難怪,秦靈公只是在公元前424年—前415年在涇陽居住過9年,能有多少遺存? 據《漢書》「 ”郊祀誌第五上”記載,秦靈公雖居涇陽,但修築祭壇上畤,祭祀黃帝;修築下畤,祭祀炎帝,卻均是在雍城附近的吳陽。 從秦獻公父子倆離開雍城可推知,秦靈公「 ”居涇陽”死後,政權更叠;秦獻公最終復位後「 ”城櫟陽”,都是因秦獻公父子倆的悲慘個人際遇所致,而非當時的戰爭或政治經濟發展需要才離開雍城。 涇陽縣大地原點 現代涇陽的大地原點 涇陽在周時,屬於犬戎領有之地,秦人進關中後才把犬戎打跑,犬戎可能翻過北仲山與嵯峨山向北而去。因為東方的晉國、齊國等諸侯國也在聯手不斷打擊諸如山戎、翟等各少數民族。 說涇陽就不得不說秦國歷史上的「 ”至暗時刻”與秦國政權中「 ”臣弒君”以下克上的習慣。但限於字數,也不能展開談,只能描繪出個粗線條。 自秦謬公「 ”天子致霸”到秦獻公時止,秦國陷入了長達272年的停滯、被東方諸侯國圍毆,且屢戰屢敗,快到了滅國的危險境地。此期間權重的大臣廢立太子殺秦君多達3起,如果算上剛進關中時,三庶長廢秦武公太子位,立出子又殺之,復立秦武公就4起。但是,秦國大夫們弒君是弒君,並未如中原諸侯弒君後取而代之。 引用司馬遷在《史記》「 ”秦本紀”中的原文「 ”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這段話是司馬遷在秦獻公被復立為國君前,對秦國那段歷史的概括性總結。 秦靈公就是在爺爺秦懷公被庶長與大臣們包圍自殺後,因其父早死,才被立為秦國國君。可能他沒有先祖秦武公的能力,無力為爺爺報仇,也控制不了權臣與貴族,於是繼位後的第二年,就借抗擊晉國為由離開雍城,在涇陽居住了9年壹直到死。 在眾權臣的把持之下,當秦靈公在涇陽去世以後,由於其不在雍城。他的兒子雖為太子但沒能夠繼承王位,眾臣擁立秦獻公的叔叔為秦簡公。10歲的太子秦獻公被廢,並作為秦國質子被打發到魏國,這壹去就是29年。 魏國在三公分晉後繼承了河西地。魏文候重用李悝、吳起等改革派。經過改革的魏國與秦國的實力對比出現大換位。吳起為魏國不但奪回了河西之地,還壹度放馬華山腳下,如果要繼續西進,攻占雍城把秦人趕回犬丘並非不可能,但歷史不能用假設來推理。 魏國在進步,秦國卻在內亂。 秦簡公在位16年死。其子惠公在位13年死。惠公之子出子2歲被立為國君的第2年,庶長在河西之地從魏國迎立廢太子秦獻公回國為君,並「 ”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 秦獻公成為國君後,和其父壹樣也沒有居住在雍城,繼位後第二年就「 ”城櫟陽”即今天的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莊與禦寶村壹帶。 秦國的宗室權臣壹直以來尾大不掉,左右著秦國國君的廢立。 由於近30多年來秦獻公壹直作為質子孤懸於魏國,朝中無自己的勢力。他不甘心受宗室權臣控制,因此,就借收復河西,在櫟陽另辟蹊徑,並且實施了很多受百姓與官員歡迎的改革,如「 ”止從死”。但在位24年間,改革的力度也很有限,不過秦國的實力得到了有限恢復,也為兒子秦孝公的「 ”商鞅變法”打下基礎。 2015年10月的壹天,我從陜北走南泥灣壹線下到關中,目標是櫟陽所在地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 秋天的天空顯得湛藍如洗,沿途基本是山路,風光秀美。途中快要出山時在壹處山頂駐車拍照。不遠處轟隆作響如林壹般的風力發電風車,點綴在各處山頂。向東望去,遠處山梁上的長城逶迤南北橫亙。那裏可能是魏國保衛河西時修建的長城,但我沒有前往。 由此處可見當年魏長城 高塬上的蘋果園 進入閻良區後基本就是平川了。 通往武屯鎮的馬路寬敞大氣,行車途中,突然在路邊看見,白字底色為暗紅色上寫著「 ”商鞅變法處”的招牌,於是急忙靠邊停車。沿招牌四處查看,看見的只有夕陽下的蔬菜地,地中種的是大白菜。 進武屯鎮時,入口處有商鞅的大型雕像。 當年的櫟陽 假如商鞅在此地變法? 商鞅變法會在這裏嗎? 秦孝公21歲繼位為國君,面臨的是如何把其父秦獻公恢復秦國國力的目標繼續下去。經過秦獻公在位24年的打拼,秦國終於止住了積弱積貧的大滑坡,但如果不徹底對宗室貴族勢力、官吏制度、軍功獎懲等進行全面改革,秦國就無法擺脫頹勢。秦孝公為改變秦國招攬各國人才,也才有了衛鞅到秦後的「 ”商鞅變法”。因字數限制細節從略。 僅從櫟陽的地理位置看,對櫟陽是否有國都功能存疑,因靠近當時尚處於魏國占領的河西之地,充其量只是東部的軍事指揮中心,屬於要塞類國君居住的重要城市。 如果仔細研讀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中的用詞,從文理解釋,分別使用了「 ”邑之秦”的「 ”邑”,意指分封;「 ”莊公居其故犬丘”的「 ”居,”意指定居長住,此詞被用於汧渭之匯、平陽、雍城等處;「 ”城櫟陽”的「 ”城”意指築城、修建之意;在提及鹹陽時「 ”秦徒都之。”《史記》中也只有在雍城和鹹陽用了「 ”都”。如此考證雖然並不能得出結論,但也許能有點啟發。 1985年版,福建出版社出版,朱紹候主編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上冊中:”國都雍(今陜西鳳翔縣南)的壹些守舊分子攻擊新法....「 ”;陜西省寶雞考古工作隊隊長辛怡華在其著作《秦人崛起》壹書中,認為「 ”徙木賞金”就發生在雍城。其他的資料,就不壹壹列舉。 雍城國都圈作為秦國歷史悠久的中心地,也是王室貴胄、百官國民的集中地,商鞅變法只有在雍城執行,才會有社會效果和示範意義。 上文列舉是在雍城的證據。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商鞅變法地就在櫟陽。當地 *** 為拉動當地旅遊業,也用近年來並無明證的考古成果,為這種說法站臺。究竟孰對孰錯?結合文獻、聯想當時歷史情境等進行推理,在雍城也許更符合邏輯! 明代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誌》中說商鞅變法在鹹陽,明顯悖於史實,毋須多說。 商鞅變法10年,徹底改變了秦國的面貌,為秦國於公元前221年統壹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也許是為方便東進問鼎中原,也許是為擺脫故都雍城的頑固勢力的羈絆,「 ”十二年,作為鹹陽,築冀闕,秦徒都之。”就是說秦孝公執政的第12年(公元前350年),隨著商鞅改革成果的顯現,秦孝公命商鞅建造的鹹陽竣工,並遷都於此。估計秦孝公也沒有預料到144年後的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進鹹陽,子嬰手捧玉璽投降,秦國滅國。 他可能更沒有想到,他命商君精心所築國都會被壹把火燒成灰燼。 詳見《史記》「 ”項羽本紀第七”中「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火燒3個月,足見鹹陽規模之宏偉,可惜被西楚霸王項羽壹把火燒成瓦礫,秦嬴壹族也被滅族。 秦都歷史上「 ”九都九遷”的說法是否分類科學?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沿「 ”秦人九遷”之過程,不戴有色眼鏡看秦國的進化,僅僅用「 ”暴秦”評價是否公允? 在闡述個人觀點前,先看看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第七版中的評價: 「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壹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和國;第三次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 *** 領導的政權。” 個人對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對秦國的歷史定位深以為然。 秦國的體制創新未能持續,不僅僅是「 ”暴政”的因果那麽簡單,表面上看是因不惜民力,秦二世「 ”極愚”所致。深層次的,實質上是以法家文化為主的秦國,無法被山東六國以儒家文化為背景的民意所接受。 本質是二種不同文化的沖突,導致了秦國統壹後不久滅國。 民意是把雙刃劍,現代英國的全民公投脫歐之民意尚難判斷是與非,遑論2000多年前山東六國的民意之正義性就更難。這種觀點非我發明「 ”諸儒生嫉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見《史記》「 ”封禪書第六”),我只是用現代語引申而已。 後來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和士子階層,出於統治愚民和個人私欲之需,以儒家為工具,把中華歷史從此導入了周而復始,體制缺少創新的惡性輪回。在古代史的大多數時間中,中原文明從此被北方草原文明所主導。因篇幅不贅。 「 ”法後王”是秦國從落後走向成功的關鍵,秦國沒接受當時代表普世潮流的儒家教條僵化的「 ”復禮”之「 ”毒化”,而是采不同於六國的「 ”法後王”,順應時代,「 ”效法”最先進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國實際創新。 假如歷史能夠設證推理,如果秦國的體制創新之舉能夠延續下去,中國歷史也許會是另外壹種格局,數千年歷史也許會少許多悲愴與苦難,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史的貢獻也會許更出色。 但,歷史不容假設。

  • 上一篇:矽膠制品成型後很難脫模。怎麽解決?
  • 下一篇:精品盆栽——小葉紫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