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秦始皇的玉璽被歷朝傳遞千年,此無價之寶有著怎樣的故事

秦始皇的玉璽被歷朝傳遞千年,此無價之寶有著怎樣的故事

皇帝的印章,是皇權和最高權力的象征,也是發號施令的憑證,稱為?寶璽?,在歷代皇帝的寶璽中,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統壹中國後皇權、國家的象征,是我國印章的至尊、是永保國昌的精神支柱,代代相傳,可謂?得璽印者得天下。由於被歷代皇權所重視,?傳國玉璽?也被罩上了神秘色彩,流散故事也流傳兩千余年。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於是命丞相李斯為其制作壹方權力最高、威力最大、最精美的鎮國寶璽,以保國富民強,這方印為丞相李斯所寫小篆,印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傳後代,世世相傳。李斯便請秦都鹹陽最著名的玉工王孫壽篆刻。萬事俱備就到選料了,他們尋找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為最佳印料,並開始篆刻?

說到?和氏璧?還有壹段故事。傳說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見鳳凰棲落在壹青石上。古人曾說?鳳凰不落無寶地?。卞和認為此石即是藏有寶玉的?璞?。便將這塊璞玉獻給楚國國王楚厲王,經楚厲王的玉工辨識,認為這僅僅是壹塊普通石料。於是,楚厲王以卞和欺騙他的罪名被砍去了左腳。過了幾年,楚厲王駕崩,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獻上璞玉(可能鑒定人還是楚厲王的玉工)仍以是石塊而不是玉的罪名被砍去了右腳。

楚武王駕崩,楚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荊山下哭了幾天幾夜。楚文王知道後即命人將璞玉琢開,果然是壹塊非常精美的玉石,後又經過精工細雕成了玉璧,並以卞和執著、忠誠取名?和氏璧?。和氏璧在當時是楚國鎮國之寶,後因相國昭陽滅趙、魏有功。楚威王便將和氏璧獎給了昭陽。

壹日,昭陽招待百余客人遊覽赤山,在客人的邀請下,昭陽將和氏璧拿出傳看,傳說當時山下深潭有幾米大的魚和無數小魚都爭相躍出水面觀看和氏璧,場面壯觀,當然明顯看出這就是個杜撰的故事,不過客散後,和氏璧卻不翼而飛。

後趙國國王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當時秦國秦襄王得知後,便假以15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王並無誠意卻又畏俱秦國的強大。在進退兩難時,藺相如自告奮勇,受命持和氏璧去秦國完成使命,藺相如不辱使命,終使?完璧歸趙?。幾十年後,秦國占據趙國,和氏璧最終落入秦國。

和氏璧價值連城,秦國丞相李斯將和氏璧打磨後改做始皇帝?傳國璽?。最佳的玉質、最美篆文、最好的刻工,這象征國家權力的?傳國玉璽?誕生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翻傾,秦始皇忙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八年後,失印復歸,事實真假難辮,成為千古之謎。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劉邦入鹹陽,當了46天皇帝的秦王子嬰降漢交出了傳國璽,劉邦稱帝後將傳國璽代代相傳了200多年,世人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王莽篡權,漢末皇帝劉嬰才兩歲,傳國璽在漢長樂宮太後處保管,王莽派其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後大罵王舜,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太後將傳國璽?投之地?,傳國璽被摔缺壹角,後經用黃金小心鑲補也難天衣無縫,天下至寶,從此留下暇痕。有人戲稱也許是傳國璽缺角的缺憾,王莽得到了不完整的傳國璽,他的江山也沒有坐長久。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殺後傳國璽傳入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中,170年後,傳國璽在東漢又易11位主人。

東漢末年,宦官十常侍作亂,袁紹帶兵入宮,漢少帝倉皇夜間逃出宮內,竟忘帶傳國璽,等回宮後傳國璽已無蹤跡了。

時隔不久,漢獻帝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在城南甄宮井中發現其中光彩四射,下井撈出壹宮女,在其身上錦囊中發現了傳國璽,大小四寸,上鐫五龍鈕,方形缺角處用黃金鑲補,下有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得到傳國璽,藏在其妻吳氏處。孫堅享命不長陣亡硯山後,袁術從孫堅妻吳氏處奪取了傳國璽。

袁術死後,廣陵太守徐璆 從袁術處得到傳國璽,並得知漢獻帝在許昌曹操處,便將傳國璽獻於曹操。三國時期傳國璽屬魏,三國歸晉後,傳國璽歸晉。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更叠頻繁,傳國璽就像被追逐的獵物,多易主人。東晉後,經劉、宋、齊、梁、陳、隋,最後落入唐高祖李淵之手,從此,璽改稱為?寶?。唐朝繁榮昌盛傳國璽傳位19帝200余年。

▲史傳傳國玉璽圖形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占有寶璽,後唐莊宗李存勖(923-926)平亂,傳國璽又入於後唐,傳於後唐末帝李從珂時國家敗落。936年,沙陀人石敬塘勾結契丹人攻城,末帝抱定玉碎決心。懷抱傳國璽登玄武門樓上跳下自焚,從此以後,傳國璽又壹次失蹤了。

傳國璽從秦代開始傳至唐末,***計1620余年,像這樣被歷朝皇帝大臣傳遞壹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世界史上實為罕見,令人嘆息的是,傳國璽於五代突然失蹤,宋太祖少陳橋兵變受禪後周,僅獲後周兩方寶印,未獲傳國璽。

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真龍天子?,在中國封建社會思想影響下,得到皇位的途徑壹是宗室繼位,二是改朝換代,三是用強硬手段武力掠奪。所以傳國璽是皇權自圓其說,愚弄大臣百姓最有力的工具,手捧?傳國璽,言己?真天子?,有了?傳國璽?就讓人相信天下是執璽者的天下,能穩穩當當當皇帝,因此傳國璽的失蹤,就會出現真真假假的傳國璽的復出,在宋、元、明、清,均有?傳國璽?的贗品不斷問世,下面慢慢道來。

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鹹陽縣河南鄉劉銀村的段義,在修建老屋時發現了壹方古玉印,放在屋裏還隱隱發光。段義哪敢大意,報官後遂層層上遞給皇上,哲宗皇帝壹天閑來無事將這方古玉印拿出賞玩,並請著名畫家、鑒定家李公麟鑒定,經李公麟鑒定後認為其字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小篆,這不是?傳國璽?嗎?這下轟動朝廷和天下,舉國歡欣鼓舞,天下同慶。傳這方古玉印?傳國璽?,相傳800年,直到元代。

▲史載傳國玉璽文

元代至元三十壹年(1294)禦史中丞崔彧聽說已故老太師家中敗落,並拿出壹方古玉印換錢度日,便請古文學專家監察禦史楊桓鑒定,楊桓確認印文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斷定此玉印為秦朝傳國璽,於是便獻給了成宗皇帝,並展示群臣觀看,引起滿朝文武頌揚祝賀,全國上下為之轟動,不用說老太師後代也不愁衣食了。

有明壹代,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陜西戶縣安道裏人毛誌學在河裏洗澡,摸到壹方古印,遂上交官府,因印章個頭特大,毛誌學想這最少是巡撫印,便送給陜西巡撫熊翀,熊翀認出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鈕為螭龍,4寸見方,懷疑是?傳國璽?。便送陜西都指揮使楊敬並上奏弘治皇帝,弘治皇帝讓禮部尚書傅瀚鑒定,傅瀚認為傳國璽應缺壹角,而這方印很完整,不像是傳國璽,遂寫了壹份鑒定書,平息了壹場風波。

清代,乾隆三年(1738)江南河道總監高斌進貢傳國玉璽壹方,玉色黝黑,上刻鳥蟲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乾隆皇帝也算見多識廣,壹看便知是假,遂收入宮中當壹般古玩把玩,後發現此印是陶瓷燒制,所謂傳國璽,現藏故宮博物院。

《玉璽譜》曰:?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藍田山(西安東南)?,丞相李斯所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也是傳國玉璽玉出藍田的記載。

幾千年來關於傳國璽,眾說紛紜,歷史上也演繹了形形色色的寶璽復出、造假、獻寶的人間鬧劇,也許經過歷史的變遷,終有壹天我們能夠尋找到真正的傳國玉璽。

  • 上一篇:家裏放石獅子哪裏最好?
  • 下一篇:紫砂壺的來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