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東武羅。
二、東武遂、贛榆距。
三、東武居貲上造慶忌。
四、東武不更所●。
五、東武東閑居貲不更瞗(睢)。
六、東武宿契。
七、博昌去疾。
八、博昌居此(貲)用(?)裏不更余。
九、楊民居貲大〔教〕。
十、〔楊〕民居貲公士富。
十壹、楊民居貲武德公士契必。
十二、平陰居貲北遊公士滕。
十三、平陽驛。
十四、贛榆得。
十五、闌陵居貲便裏不更牙。
十六、媰(鄒)上造姜。
十七、……〔居〕貲□□不更□必。
十八、〔觜〕…〔楷〕(貲)…〔不〕更滕。
(據袁仲壹《秦代陶文》釋文,( )為釋定正字,〔
〕為殘字擬定,限於本文內容,此不對引文加以考證。)
這些瓦文,記錄了建陵死者的籍貫身份與姓名。從這壹點上看,它已經具備了標誌墓中死者的性質。可說已開後世墓誌的先聲。有人也稱它們是最早的墓誌。但是它們並無固定的程式。推測僅是利用施工中殘破的瓦片隨手刻寫,放入墓中。在該處壹百十壹座秦代工人墓葬中,絕大多數沒有瓦文銘記。有人認為:“這似與身份的高低有關。”但瓦文中即有八人無爵,看不出身份高低。我們認為:瓦上刻名者均為山東(原六國)各郡縣人氏,非秦地人氏。由此推測,刻名置墓,可能有給後人移葬時辨認屍骨使用的實用意義在內。這種辨認屍骨以利移葬的用途,曾是設置墓誌的壹個重要目的。
/wiki/%E6%B1%89%E9%AD%8F%E5%8D%97%E5%8C%97%E6%9C%9D%E5%A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