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皇帝嬴政的陵墓(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65438年+公元前00年)。它位於陜西省Xi臨潼區以東5公裏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規模宏大、設計精美的帝王陵墓。內外有兩道夯土墻,象征首都的皇城和宮城。陵墓位於內城南部,呈疊鬥狀,高51米,基圍1.700米。據史料記載,秦嶺山區還有各種宮殿,陳列著許多珍奇的寶物。秦陵周圍分布著大量形狀各異、內涵各異的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座,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最富有的帝王陵墓之壹。充分展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華,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地理環境
秦始皇陵南臨驪山,層巒疊嶂,林木蔥郁,北蜿蜒曲折,像壹條銀蛇臥於渭河之畔。巍峨的群峰環繞,高大的陵墓與驪山融為壹體,風景秀麗,環境獨特。
秦始皇在首都鹹陽執政,但墓地選在離鹹陽很遠的驪山。之所以如此,北魏李道元是這樣解釋的:“秦始皇大葬,在蘭田榮榮山上建冢,其陰富金,其陽美玉。始皇帝貪其美名,故葬之。”
李道元的觀點得到了學術界大多數學者的肯定。但也有學者提出了異議。持否定意見的壹方認為,秦始皇陵選在驪山取決於當時的禮制,另壹方則是受“山上建陵”的傳統觀念影響。
秦始皇的祖先和皇太後的墓地葬在臨漳縣以西的芷陽,秦始皇的陵墓選在芷陽以東的驪山,是由當時的禮制決定的,因為古代帝王的陵墓往往是按照生前的長幼排列的。《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北、西為上”。“西南角叫這個奧林匹克,也是受人尊敬的。”東漢《論衡》壹書記載得更清楚:“夫在西,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者在東...丈夫的墳墓被死者隱藏;田,什麽人吃什麽;房子,人住的地方,三者在人,宜等宜等。”就連芷陽的宣皇後也希望自己的墓能葬在丈夫和兒子之間,也就是“西看我丈夫,東看我兒子”,這似乎是基於長輩在西,晚輩在東的原則。秦始皇的祖先已經知道,有秦趙翔,秦壯鄉和秦許安泰埋在芷陽。由於祖墳都埋在臨漳縣的西邊,秦始皇作為晚輩,只能埋在芷陽的東邊。把陵墓設在芝陽以西,顯然是違背傳統禮儀的。可見,秦始皇陵選在驪山腳下,完全符合生活在東方的年輕壹代的禮儀。
秦始皇陵南臨驪山,北靠渭水,自然環境優美。整個驪山只有臨潼縣到馬額段海拔高,山巒起伏,山巒重疊。從渭河北岸望去,這條山脈左右對稱,像壹個巨大的屏風立在第壹座帝陵後面,站在陵頂,向南望去。這條山脈呈弧形,陵墓被驪山群峰環繞,與整個驪山融為壹體。
在秦始皇陵的東側,有壹個人工改造的魚塘水。據《水經註》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源北流。後來秦始皇葬在山北。水過蜿蜒,東註北轉,始皇帝建墓借土。土地很深,水積聚成壹個池塘,這就是所謂的魚塘..池水西北流過始皇帝北。”可以看到,魚塘水原來是從驪山東北來的,水是從南向北流的。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西南修建了壹座東西向的大壩。大壩長1000米,壹般寬40米,最寬處70米,高2到8米。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武陵遺址。就是這個大壩把原本從李東北的魚塘水變成了西北流,繞過秦始皇陵東北。
另外,在墓地的東側,有源源不斷的溫泉水經過。據《水經註》記載,“魚塘水西南有溫泉水,可治天下之病”。《三》雲:“驪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對應的是西北的魚塘水。
由此可見秦始皇陵的地理特征:南、東、西、北三面環山,三面環水。“依山傍水”是秦始皇陵特別挑選的風水寶地。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陜西省Xi市東35公裏的臨潼區秦始皇陵兵馬俑埋葬坑內,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近8000件大小與真人和馬相似的陶俑和馬。有戰車、騎兵、步兵等不同兵種,排列整齊有序。陶俑形象各異,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20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壹”。
挖掘過程簡介:
1974年3月,在距離秦始皇陵1.5公裏的西陽村南,楊誌發、楊等十幾位村民在沒有莊稼的柿子林上開始了抗旱打井工程。當他們挖到2米深時,發現了紅燒土塊;在3米深處,發現了陶俑的破碎體;在4-5米深的地方,發現了壹塊磚地面、壹把青銅鏟、壹臺青銅弩機和8個破碎的陶俑。他們停止了工程,並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後來文物考古專家趙壹方面收集流失文物,另壹方面進行初步清理。與此同時,新華社記者林回老家臨潼探親。他在《人民日報》上報道了秦始皇陵發現大型陶俑的消息。李先念看到上報的材料後,立即作出批示:“建議文物局與陜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件重點文物。”國家文物局立即派出相關專家對現場進行了勘察。
1974 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秦俑考古隊前往發掘現場。後來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的師生也來幫忙。他們在965平方米的試掘中清理出500多件與真馬相似的兵馬俑、24匹兵馬俑、6輛木制戰車和大量青銅兵器及車馬。通過試掘和鉆探,壹號兵馬俑坑總面積為14260平方米,包括陶俑和馬匹約6000件。1976年,國務院決定在壹號兵馬俑坑遺址上修建壹座展覽館。1976年4月23日,展覽館基建工程期間,在壹號兵馬俑坑東端北側發現二號兵馬俑坑。接著,同年5月11,在壹號兵馬俑坑西端北側發現了三號兵馬俑坑。
1986年,考古人員對壹號坑中部和北部進行了第二次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後因不明原因中途停止,僅持續壹年。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博物館取得考古隊領隊資格後,開始對秦俑壹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發掘現場位於壹號坑北側中部,考古編號T23,面積400平方米。截止2012年底,* * *出土戰車2輛,陶馬3組12匹,陶俑170余件,小器物近400件(組);清理鼓、蘆葦、兵器、弩、箭、塔等數十件重要遺物。在第二次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彩繪秦俑,其中壹些被成功地保存了下來。
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可以與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它們充分展示了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的藝術才華,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但面對秦始皇陵這樣的世界級寶藏,國內外考古界都不敢去挖掘。就像太監守著美女,卻不能親她。多痛苦啊!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顯示,該墓被壹圈極其厚實的宮墻所包圍,完好無損的古墓與這面宮墻有很大關系。這種新發現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秦陵式”。
秦始皇陵有多深?在古代,由於技術的限制,在泉水下施工並不容易。而且如果地宮位於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長期滲透,肯定會造成地宮遭受“浸泡”。秦始皇和他的陵墓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壹點。當然,這些都只是推測,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地下墓穴的結構是什麽?從秦始皇陵發掘的遺跡來看,秦始皇似乎是想把自己的宮殿、山川和其他都帶到地下世界,而不建造壹個巨大的陵墓,很難實現這壹點。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品的地方,是秦皇陵建築的核心。關於秦嶺地宮的位置,歷來眾說紛紜。關於秦始皇陵地宮的深度,在史料《漢書九義》中有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他帶了72萬人修建驪山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在地下。
秦始皇聽後下令“再走三百尺甚至。”“旁三百尺”的說法,讓秦陵的位置更加撲朔迷離。曾經有人說,秦陵的地宮在驪山,驪山和秦陵之間有壹條地下通道。每次陰天下雨,地下通道裏都有“陰兵”,人在歡呼,馬在嘶鳴,好不熱鬧。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進行了多次調查,但壹直沒有找到這條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地宮裏有水銀嗎?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表明,地宮中確實存在水銀,東南西南方向較強,東北西北方向較弱。《史記》中的“以水銀為百河海”初步得到證明。
宮中水銀防腐防盜。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水銀被視為地宮中的百江海。
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說,物探證明地宮存在明顯的汞異常,汞分布在東南和西南方向較強,東北和西北方向較弱。如果說汞的分布代表河流和海洋的話,與我國渤海和黃海的分布不謀而合。
“秦始皇親自去過渤海灣,所以很可能把渤海素描成他的地宮。如果證實了這壹點,說明秦朝對中國的地理進行了調查研究,這也是壹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河海之用,不僅是為了營造壯美的自然景觀,也是為了讓埋在地下的屍體和隨葬品因地宮中彌漫的水銀氣體而長期不腐爛。而且水銀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會導致死亡,所以地宮裏的水銀也能毒死盜墓賊。
有多少座墳墓?
考古隊的探測結果顯示,只有東、西兩座墓葬。從商周到漢代,通常有四個皇帝墓。這壹新發現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關註。
曾有知名媒體報道,考古學家用鉆孔的方法在封土的東部發現了5座墓葬,在封土的西部和北部發現了1。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根據這次勘探結果,除了東邊壹條墓道,西邊壹條,其余都是壹些墓葬坑。從商周到漢代,壹般有四個皇帝墓,分別貫穿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貴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員和百姓則有壹兩個墓。目前只發現了兩座墓,但按照常理,秦始皇的墓應該是四座。
為什麽不把秦始皇陵挖出來?
因為現在沒有這麽好的保存技術,所以發掘出來的東西保存的很完整。兵馬俑就是技術不到位掉色。壹些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是為秦始皇埋葬的壹組俑。修建兵馬俑的目的無法確認。壹個偉人,秦始皇,隱藏在許多神秘的墳墓中。
除了墓葬坑,秦始皇陵還發現了壹個石頭加工廠的網站。建築遺跡有門砧、柱基、瓦、脊、瓦、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的規模可見壹斑,但秦始皇陵有藍圖嗎?據史書記載,“水相使天下囚奴至七十二萬人為墓,鑿章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隨意,壹定是按設計圖紙有計劃地修建的。不難想象整個帝王陵墓建造歷史的相關性。具體的設計藍圖還在進壹步研究中。
秦始皇陵是誰主持修建的?推測少府是負責建設的,國陵應該是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管理上級是真性情,但真性情是忙,由少府具體操作處理。但這裏還有壹個問題,就是少府有壹個官職是以秦統壹後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官職在統壹前是否存在無從考證,但無論存在與否,肯定有壹個專門研究朝廷土木建築工程的機構。至於這個機構的名字,還需要進壹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