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乃器在東北時就開始搜集流散在社會上的文物,定居北京之後,公余之暇開始光顧文物市場,主要是隆福寺和琉璃廠的店鋪,還有東大地(今紅橋附近)的地攤。他並非科班出身的文物鑒賞家,既搜集到很多好東西,也上過不少當,交了學費 。 有了收藏的歷史機遇,還要有收藏的緣分,章乃器與不少鑒定專家和收藏家結下良緣 。在這些朋友中,古玩行前輩孫瀛洲老先生曾幫他“掌眼”,收藏家葉恭綽、張伯駒、趙振經(前清內務府郎中慶寬的後裔)先生等,也時有過從與切磋 。壹些古玩商淘到了好物件自然想著他,會直接聯系送上門 。
收藏文物的資金來源,壹是手頭的薪水,二是從上川公司抽回的資金。抗戰期間他在重慶創立了上川公司,成長比較迅速。光復後他到臺灣,買下了臺灣糖業公司。後來內戰局勢急轉直下,蔣介石準備臺灣作為最後的基地,他就把公司轉讓了,轉赴香港創辦了港九地產公司,在地產上經營得比較成功 。
到1954年向國家捐獻文物前,他已積存了三個房間的文物,收藏門類比較齊全,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 。
1954年初春,鄭先生從故宮派來了六位專家接收文物,父親敞開所有的櫥櫃任其挑選,大概篩選了壹個月,有壹千壹百余件藏品入選。像商代毓祖丁卣、亞父乙簋、西周奪卣、春秋越王劍、清代竹雕饕餮紋鼎、邢窯白釉瓶、龍泉窯青釉五孔蓋瓶等精品,都在這次進入了故宮的珍藏。文物部門曾提出為父親開壹個捐獻文物展覽會,但他沒有同意。翌年他還捐給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壹批文物,捐獻時連數目都未清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