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放燈籠的習俗起源很早。在原始社會,受限於對自然的認識,很長壹段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是崇拜的圖騰,是吉祥溫暖的象征,是戰勝寒冷饑餓的神。
有些地區的河燈不僅限於七月半,三月的歌節、陶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女孩們特別喜歡這個習俗,經常在節日的晚上,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寫在自制的燈籠上。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的鵲橋節,又稱祈福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晚上看不到漆黑的鵲橋,就在人河上放上燈,讓牛郎認路,快點見到織女。這壹點在宋代以後的很多文人詩詞中都有記載。
在江南,病愈的人和他們的親屬做河燈來炫耀疾病和災難,時間自然不局限於七月半。“紙船點蠟燭燒天”是對這壹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的船只主動避開漂浮的輕舟,以示好運。
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烤龍舟
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的儀式,這也是壹項遺產。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仍很流行。它傳到國外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性的比賽。
劃船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龍舟比賽分為幾個部分,如邀請龍,祭祀龍神,遊龍和收集龍。在賽龍舟之前,通常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壹是請龍,祭神。比如廣東端午,端午前要選個吉日出水,祭完神,裝上龍頭龍尾,然後準備賽跑。
2.端午節吃粽子
粽子,即“粽子”,俗稱“粽子”,是“粽子”的壹種。“氣”是節日裏用來祭神祭祖的貢品。氣有很多種,不同的節日會做出不同的氣。使齊祭祀神靈和祖先是壹種古老的習俗。粽子的主要材料是大米、餡料、箬葉(或柊葉)等,種類繁多。
百度百科-河燈
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