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質地,所用的竹子全部取自生長了兩到四年的竹子,竹子的質地細膩、嫩老。所以經過雕刻,經過打磨,光滑平整,不亞於平整的木紋。早期的竹雕作品往往表現出竹子的紋理,後期作品則細致入微,很少看到竹子的粗糙紋理。
3、看篆刻,假仿篆刻,尤其是名家的學問,比較常見。壹般來說,真跡篆刻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僵,不矯揉造作,突出了作者自己的風格。贗品筆畫平淡,切割無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相似但毫無氣場。
4、看顏色,壹般來說,作品年代越久,手表顏色越深。這種顏色往往是由於人們享受摩擦而產生的。明代的作品多為暗紅色,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壹種帶琥珀光澤的紅色;清代作品多為深褐色、棕黃色,後期顏色變淺。
擴展數據:
竹筆筒:
1.剪壹段合適的竹子,留壹個結,就是壹個新的筆筒。迄今所見最早的筆筒是南京博物院藏朱制作的松鶴紋竹筆筒。
2.朱是明代嘉靖年間嘉定派竹刻的創始人。宋林的兒子叫英,號小松;孫智正,三號松樹。世代以來,嘉定以三朱聞名於世。筆筒采用圓雕、透雕、高浮雕等多種方法制作而成,刀工深刻,構思古樸,主題圖案也以人物故事為題材。